胡貝貝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癌癥在醫學上一般是指由于上皮細胞組織發生病變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的另外一種是起源于間葉組織,在醫學上統稱為肉瘤[1]。但是在民間對于癌癥的叫法含義較廣,一般是指所以的惡性腫瘤[2]。對于癌癥的治療大多都是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3]。大多數的中晚期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后都需要進行放療或化療,化療是使用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法,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所以除了對患者進行良好的治療之外,對于化療后的癌癥患者進行優秀的護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為尋找更好的癌癥患者化療后惡心嘔吐的預防護理方法,本文選擇68 例需要進行化療的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綜合護理預防癌癥患者化療后惡心嘔吐的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選擇我院收治的68 例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需要進行化療,所有的患者均是在2018 年3 月到2019 年3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癌癥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 例,本次實驗得到了本院的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其中對照組男性18 例,女性16 例,年齡42 ~74 歲,平均年齡(61.25±5.74)歲,其中肺癌14 例、肝癌5 例、胃癌6 例、其他癌癥9 例;觀察組男性19 例,女性15 例,年齡41 ~75 歲,平均年齡(61.33±5.82)歲,其中肺癌14 例、肝癌5 例、胃癌6 例、其他癌癥9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癌癥腫瘤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過本院詳細的檢查確診為癌癥的患者;(2)患者本人對本次實驗知曉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3)經過醫生的診斷需要進行化療的患者。
排除標準:(1)對于本次實驗使用的化療藥物存在過敏的患者;(2)合并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3)存在精神障礙無法經常正常焦慮的患者;(4)在同一時期還會進行放射治療的患者。
對照組:這組患者在化療期間接受常規的癌癥護理,主要的內容有衛生護理、講解化療的過程、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控等。
觀察組:這組患者在化療期間接受綜合護理,主要包括:(1)收集資料,在患者進行化療之前,就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調查,主要是患者的一般資料,疾病類型、病情程度、生活習慣等,并根據患者的相關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2)基礎護理,癌癥患者一般自身的活動能力較為低弱,所以對患者的護理需要加快基礎護理,定期對患者的病房進行打掃,換洗床上用品、注意通風,密切的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用藥;(3)并發癥預防護理,患者在進行了化療之后容易產生惡心和嘔吐的不良反應,需要對患者進行腸道護理,指導患者多進食易消化流質食物。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主要有音樂療法、呼吸放松、意向冥想等,減少由于心理因素而導致的惡心嘔吐。在化療后對患者進行安慰,降低其焦慮等不良情緒。如果患者的反應較為強烈,需要對其使用藥物預防,如皮質類固醇激素等。(4)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為患者制定一份飲食方案,進行化療的患者需要進食易消化,每天盡量實行少食多餐的方式,多使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禁止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在治療期間禁止患者吸煙喝酒;(5)心理護理,癌癥加上化療可能會對一些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這時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講解相應的癌癥知識和化療治療方法,消除患者由于無知而產生的恐懼,害怕等不良情緒。在日常的護理中要以一個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患者,給予患者尊重和支持,在日常的交流中不能出現不賴煩、厭惡等情緒。當發現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時護理人員可以運用轉移注意力、讓患者觀看電視劇、電影等來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
不良反應情況:對患者在化療期間產生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調查統計,主要的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心理狀況: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或抑郁情況越嚴重。
護理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護士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此量表的分值在0 ~100 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越高。
將數據納入SPSS22.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在化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的惡心、嘔吐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對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的調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都要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對比(±s,分)
分組 例數 焦慮(SAS) 抑郁(SDS)觀察組 34 41.24±3.58 39.48±3.48對照組 34 47.64±4.33 48.46±5.71 t 7.458 8.619 P 0.001 0.001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如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評分對比(±s,分)
分組 例數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 34 95.47±5.61對照組 34 85.66±5.74 t 8.164 P 0.001
癌癥的臨床表現主要可以分為局部表現和全身表現,局部表現主要有腫塊、疼痛、潰瘍、出血、梗阻等,而全身癥狀主要有體重減輕、食欲不振、惡病質、大量出汗(夜間盜汗)、貧血、乏力等[4-6]。大部分癌癥患者在早期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全身癥狀,在進入中晚期后才會發生較為明顯的全身癥狀。
化療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化學藥物將患者體內的癌細胞進行殺滅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化療是目前治療癌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和另外的兩種治療方法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并稱為癌癥的三大治療手段[7-9]。其中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都是局部治療方案,當患者的癌細胞發生了轉移,這兩種方法的治療效果將會極大的下降。化療是一種全身性治療方法,雖然化學藥物對癌細胞具有殺滅效果,但是由于其不具備識別功能對患者自身的正常細胞也會產生損傷進而引發不良反應,其中惡心、嘔吐是化療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10-12]。
本次的實驗結果顯示,進行綜合性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惡心、嘔吐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通過對患者不良反應情況進行預防、調節患者的飲食習慣和內容,可以有效的降低惡心和嘔吐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化療對于患者的傷害。在心理狀況中,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讓患者以一個更好的心態來面對疾病,積極的配合治療。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要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對患者進行綜合全面的護理,更加符合患者對于護理的期望和要求,能夠讓患者得到更好的護理體驗,在護理層面上為癌癥患者的治療提供幫助。
綜上所述,在對癌癥患者的護理中加入對化療后的不良反應的預防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惡心嘔吐以及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