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燕 葉江洪 陳鳳平 孟希
(聯勤保障部隊第900 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福建 福州 350025)
口服給藥是治療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最常用的給藥方法,但由于老年患者認知功能明顯減退、所服用藥物種類多,依從性較差[1]等原因,故少服、漏服、不服、未按時服用現象時有發(fā)生,存在安全隱患[2]。有研究顯示,采用現代生物醫(yī)學模式,通過充分利用家庭、社會資源的力量,協(xié)同為患者提供較科學的干預指導,能為患者及家庭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維護[3]。故本研究重在觀察家屬在參與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服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表1 兩組老年心血管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選擇我院心血管內科2019 年6 月—9月老年患者160 例,均確診為心血管疾病、服藥3 個月以上、年齡在60 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 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研究的目的并自愿參與本研究。
所有患者在出院時均提供1 份“服藥指導手冊”及“自我服藥報告表”。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要求與患者共同生活成年家屬中的1 人共同參與相關服藥安全知識告知,掌握規(guī)范服藥的內容并嚴格按要求定時、定量執(zhí)行,每周進行電話隨訪,以具體指導家屬如何督促患者規(guī)范用藥,出院3 個月后比較兩組間的服藥依從性、家屬參與患者服藥的滿意度。
隨訪3 個月評價患者服藥日比率(proportion of days covered,PDC),計算公式為:PDC=服藥天數÷總隨訪天數;記錄隨訪3 個月患者不安全服藥事件發(fā)生情況:①少服;②漏服;③不服;④未按時服藥;家屬參與患者服藥的滿意度。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t檢驗,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隨訪3 個月資料進行統(tǒng)計,觀察組服藥日比率為(2.8±0.7)% ,明顯高于對照組(2.1±0.3)%,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服藥日比率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服藥日比率比較(±s)
組別 例數 服藥天數 服藥日比率觀察組 80 84.6±4.7 2.8±0.7對照組 80 63.2±3.1 2.1±0.3 t 值 - 8.235 P 值 - 0.00
觀察組隨訪過程中不安全服藥事件發(fā)生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χ2=25.859,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安全服藥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兩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比較,如表4 所示。結果表明,觀察組家屬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比較[n(%)]
服藥日比率指患者正確服藥天數占總隨訪周期的比率,是目前評估遵醫(yī)行為的主要指標[4]。本研究說明家屬參與能夠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進而提高服藥率。
由于患者對藥物知識的匱乏,使其對長期堅持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的任務不能完成,不能早期發(fā)現一些由于服藥而產生的不良反應。家屬作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院外護理的重要力量,與患者的生活方式、生存環(huán)境是息息相關的。家屬參與可起到關鍵的監(jiān)督作用,更體現了親人的關懷,從而可使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安全性大大提高,促進規(guī)范合理用藥,更好地促進疾病康復。本研究表明,有家屬參與的觀察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堅持服藥、家屬滿意度方面明顯提高。
患者出院后,生活很容易受家庭成員的影響,他們的不良生活行為會直接影響到患者,有研究[5]顯示,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與患者的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支持密切相關,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與家庭支持有益健康,不好的社會關系則會損害身體健康。而在各種社會關系中患者家屬是提供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他們對患者的支持將會對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產生積極的影響。觀察組的家屬參與給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讓老年患者更注重服藥安全,減少服藥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做好家屬參與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用藥管理,監(jiān)督患者規(guī)范服藥,能夠更好地促進疾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