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芬
(杭州市富陽區銀湖街道受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 杭州 311422)
選取2018 年7 月至2019 年9 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診治的82 例老年高血壓患者,根據雙盲分組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組別分別是參照組與研究組,參照組患者為41 例,其中,男性患者為26 例,女性患者15 例,年齡最小為66 歲,最大為85 歲,平均年齡為(424.3±9.65)歲;研究組患者為41 例,其中,男性患者為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最小為65歲,最大為85歲,平均年齡為(74.22±9.51)歲。參照組與研究者患者的臨床信息經過統計學分析,其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參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用藥指導、飲食調整、血壓測量、健康教育等。
1.2.2 研究組 在參照組基礎上,實施4P 醫學模式,包括:①收集高血壓患者基礎檔案,通過電話聯系社區醫生及患者本人,確保隨訪時效性;②發放老年高血壓行為問卷調查表,由專門的人員依據“老年高血壓治療的五駕馬車”設計調查問卷表,內容包含了:高血壓基礎知識、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情況及健康信念等。調查人員經過統一培訓,共發放問卷82 例,回收82 例,回收率為100.0%[1];③4P 醫學模式,預防醫學模式,在收集問卷的同時,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并解答患者疑問;預測醫學模式,對存在家族病史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標注,做到3 月1 次隨訪,詢問是否有高血壓并發癥;個體化治療模式,結合患者個人調查報告,做到查漏補缺,叮囑其戒酒戒煙,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樹立良好的生活態度;參與醫學模式,社區醫生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通知患者,并定期開展義診,提供飲食及運動指導,積極開展健康宣教,提供免費體檢,加強患者疾病認知[2]。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6 個月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調查表為我院自制,涉及軀體功能、生活狀態、心理領域、社會領域等,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3]。
使用SPSS23.0 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為97.56%,參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5.61%,研究組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6個月后,就社會領域、生活狀態、心理領域及軀體功能對比,研究組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6 個月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社會領域 軀體功能 心理領域 生活狀態研究組 41 60.06±2.61 45.91±6.32 49.99±2.50 44.39±3.56參照組 41 55.32±3.04 41.08±2.79 45.10±2.19 40.73±3.09 t 5.6457 5.7529 5.8244 4.359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4P 醫學模式本身屬于一種新型的管理方式,通過整合社區醫療資源與醫院醫療資源,促使家屬協同,能夠充分發揮家庭、個人及社區的作用,促使各方與患者的自我管理無縫對接,以此實現多元化、網絡化、個體化的臨床管理[4]。
本研究表明,對60 例患者進行分組,一組實施4P 醫學模式,另一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結果表明,觀察組的有效率更高,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也更高,與參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管理效果顯著。
相關研究表明,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運用4P醫學模式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壓水平,使其健康行為得到改善,提高治療效果[5],這與本文上述研究結論相似。
本文研究發現以下幾點問題:(1)社區醫院雖說完善了慢性病建檔,但就高血壓疾糖尿病檔案不完善,且難以滿足患者宣教需求;(2)社區醫院建檔管理種類與數量較多,難以對老年高血壓疾病開展有效干預;(3)老年性高血壓參與積極性不高。4P 醫學模式本身將細致與綜合融為一體,一般由綜合能力較強的醫務人員執行,建設專門的疾病防治基地,可隨時為患者的病癥治療提供指導。
綜上所述,4P 醫學模式的實施,可為老年高血壓患者提供多層次、一體化的診治,從預測階段就開始進行干預,配合個性化的教育,提升診治質量,降低人群發病率,并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