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張志華 馬瓊 馬瑞敏 楊敏藝 黑春燕(云南省腫瘤醫院乳腺外二科 云南 昆明 650118)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日益嚴重,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老齡化趨勢,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多[1],由于老年人多合并一些基礎疾病,手術后容易出現并發癥,基于此,需要做好術后康復護理工作。本文主要探究老年乳腺癌術后快速康復護理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選取我科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期間收治的≥65 歲的高齡乳腺癌患者56 例作為觀察組,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年齡最小66 歲,年齡最大92 歲,平均年齡71 歲;選取同時期我科收治的≥65 歲的高齡乳腺癌患者56 例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年齡最小65 歲,年齡最大91 歲,平均年齡70 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護士熱情和患者交談,營造良好的關系,盡量滿足患者合理要求,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并解答患者的問題,多向患者傳達正能量,提高患者康復信心。(2)體位護理。術后取平臥位,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術后6h 觀察患者血壓,平穩后改半臥位,并在肢下墊一小枕,防止牽拉傷口。(3)飲食指導。選擇營養豐富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少食多餐,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忌辛辣、難消化的食品,避免便秘。(4)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敷料的清潔干燥,不能碰水,避免出汗。囑咐患者不可隨意打開胸帶,主管醫生根據傷口情況予以換藥。(5)引流管護理。注意觀察,保證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通暢,并注意觀察引流液體的情況,出現異常需要及時通知主管醫生。(6)術后并發癥護理。為預防壓瘡,要協助患者經常改變體位,保持床單位平整、清潔、干燥。為預防下肢靜脈血栓,需要指導患者進行踝泵運動,指導患者取平臥位,踝關節主動、用力、緩慢地將腳尖繃至最大限度,并保持10s;同樣再反向將腳尖勾至最大限度,并保持10s,如此反復練習,每天4 次。為了預防墜床跌倒,囑咐家屬在旁陪伴,協助活動。(7)術后肢體功能鍛煉。術后24h 活動手指及腕部;術后1 ~3d 做伸指握拳屈腕屈肘等鍛煉,術后5 ~7d 拔除腋窩引流管后,逐步進行肩部活動。(8)出院指導。保持心情舒暢,繼續進行患肢功能鍛煉,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避免提重物,及時復查。(9)開展形式多樣的延續護理,其中主要以電話隨訪為主。滿足患者康復指導,使乳腺癌患者接受完整、連續的全程管理。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上肢功能恢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上肢功能評分:采用DASH 評分標準,0 ~100 分,0 分表示上肢功能完全正常,100 分表示上肢功能極度受限[2]。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14%低于對照組21.4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例)
2.2 治療后觀察組上肢功能評分(8.73±2.12)分低于對照組(21.24±2.1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肢功能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肢功能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6 28.34±2.42 8.73±2.12對照組 56 28.75±2.33 21.24±2.15 t 0.442 8.322 P>0.05 <0.05
近年來,伴隨著老年人數量的不斷增多,老年乳腺癌發病率逐漸提高。有統計發現,我國年齡大于65 歲的乳腺癌患者占到所有乳腺癌患者的6.5%~25%[3]。和年輕的乳腺癌患者相比,老年乳腺癌患者手術治療的難度比較大,并且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導致老年患者乳腺癌術后并發癥增加、傷口愈合期延長,住院時間延長,手術治療的整體效果不理想[4]。因此,為了促進患者術后盡快康復,需要對患者有效的康復護理。快速康復護理是一種優質的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心理護理、體位護理、飲食護理、術后康復鍛煉、并發癥預防等,可以有效提高手術治療的整體效果,改善預后[5]。
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采用快速康復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護理效果,并發癥發生率為7.14%,低于對照組的21.43%,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另外。治療后觀察組上肢功能評分降低更為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果提示,對老年乳腺癌患者術后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干預是有效的。
綜上所述,對老年乳腺癌患者術后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上肢功能,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