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儀 楊旭 戈杰 周培培 孫兆瑤 朱志超(通訊作者)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 江蘇 常州 213003)
唾液腺疾病是口腔頜面外科的常見病。這其中又以腮腺疾病發病率最高。由于腮腺的特殊位置及功能,發生于此的疾病種類繁多。本文通過對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口腔頜面外科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間收治的528例腮腺腫物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有助于腮腺腫物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回顧性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口腔頜面外科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間收治的528 例腮腺腫物患者(同一患者因同一疾病多次住院按1例計算)。其中男性327例,女性201 例,男女比例為1.63:1。年齡分布見表1,最小7 歲,最大87 歲,50 ~69 歲為高發年齡段,占總數的50.0%。

表1 腮腺腫物的年齡分布
均采用手術治療,根據腫物體表位置設計改良“S”型切口或單純頜后切口,解剖術區面神經分支并保護,連同腫物及周圍腺體采取包膜外的區域切除。若臨床明確提示惡性或CT 提示深葉腫瘤,則行腮腺全葉切除術(見圖1)。送檢術中冰凍后,根據病理結果,決定是否進行進一步擴大切除及根治術。

圖1 腮腺全葉切除術中
最終診斷以手術后常規病理診斷為準,其中惡性腫瘤54 例,良性腫瘤417 例,非真性腫瘤疾病57 例,病理分型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唾液腺腫瘤組織學分類(2005)。
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腮腺腫物的診療數量逐年攀升,見表2。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1)腮腺腫物的知識普及,患者的就診意識增強;(2)腮腺腫物的診療技術提高,平均住院日下降,更多的患者可以得到診治;(3)腮腺腫物的發病率上升可能。

表2 腮腺腫物2017—2020 年的分布情況[n(%)]
在528 例腮腺腫物中,惡性腫瘤共54 例,其中黏液表皮樣癌占比最高,其次為腺泡細胞癌,第3 為淋巴上皮癌。其他1例為穿刺明確為惡性腫瘤,但患者未接受手術治療明確病理。良性腫瘤共417例,其中多形性腺瘤占比最高,其次為Warthin瘤,第3 為基底細胞腺瘤。非真性腫瘤中,炎性腫物、囊腫較為多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3 例Mikulicz 病和1 例Rosai-Dorfman 病。見表3。

表3 腮腺腫物的病種分布及構成比[n(%)]
從表4 中可以看出,惡性腫瘤的年齡分布與整體的年齡分布(見表1)大致趨同,高發年齡段仍是在50 ~69 歲,占惡性腫瘤總數的48.1%(26/54)。但性別分布上,女性腮腺惡性腫瘤占女性腮腺腫物的14.43%(29/201),較男性7.65%(25/327)明顯增高。

表4 惡性腫瘤的年齡性別分布
腮腺腫物是口腔頜面外科的常見疾病,多形性腺瘤為最常見的腮腺良性腫瘤,其次為Warthin 瘤(舊稱“腺淋巴瘤”)[1]。本研究中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前3 位分別為黏液表皮樣癌、腺泡細胞癌和淋巴上皮癌,有研究通過回顧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2]。不同的是,也有研究得出腺樣囊性癌在腮腺惡性腫瘤中發病率較高,甚至高于黏液表皮樣癌[3]。
影像學是獲得診斷信息的重要途徑,例如B 超、CT 及MRI。B 超對囊性及軟組織腫瘤的診斷很有幫助。當圖像顯示腮腺病變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晰、內部回聲不均勻,尤其是病變內部出現砂礫樣,鈣化點及顯示為高阻動脈血流時,應高度懷疑惡性腫瘤診斷[4]。CT 可以更加直觀、細致的展現腮腺內腫瘤的部位、大小以及與周圍神經、血管、頜骨及肌肉的關系,便于指導設計手術切口以及切除范圍。MRI 中,腮腺為脂性腺體組織,在T1W1 及T2W1 上表現為高信號,而腫瘤在T1W1 上多呈稍低信號,T2W1 上各腫瘤表現不同,通常呈等或高信號[5]。
傳統的手術方法是在解剖面神經的基礎上作腮腺腫物+淺葉或全葉的切除,該術式雖然大大降低了腫瘤復發率,但手術創傷較大,外觀影響較大,并發癥較多。隨著功能性外科理念的發展以及對腮腺腫瘤研究的深入,有學者提出了腮腺區域性切除的概念,要求在完整切除腫瘤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手術創傷,減輕對面神經的影響,適當保存腮腺腺體的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6]。
本研究中出現了3 例Mikulicz 病和1 例Rosai-Dorfman 病。Mikulicz 病(MD,米庫利茲病)是一種IgG4 相關性疾病,于1888 年由Mikulicz 首次報道,以無痛性、對稱性淚腺、腮腺和頜下腺腺體腫大為特征的病例,病理學顯示腺體中大量單核細胞浸潤。MD 患者血清中IgG4 水平顯著升高,而自身抗體陰性[7]。治療方法上主要以糖皮質激素治療為主,同時應用免疫抑制劑[8]。Rosai-Dorfman 病又稱竇組織細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結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無性別差異。各部位淋巴結最易累及。病人常伴有發熱、白細胞升高、血沉加快和高γ 球蛋白血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