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琴 謝仁息 王啟 張菲(通訊作者)
(東莞市樟木頭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廣東 東莞 523000)
腫瘤是臨床常見疾病,因腫瘤早期癥狀不是非常明顯,極易被忽視,當被發現并確診時,大多已進展至中晚期,而晚期腫瘤患者,除腫瘤本身造成的癥狀外,還會合并其他并發癥,引發諸多不適,對于晚期腫瘤患者,治療目的在于減輕疼痛,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達到最佳治療效果[1]。護理干預是臨床治療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于居家晚期腫瘤患者,為其提供有效護理干預更加重要,本次研究以58 例居家晚期腫瘤患者為主體,予以不同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干預差異性。
選擇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58 例居家晚期腫瘤患者,以隨機數字表分組,29 例為對比組(常規護理):男16 例、女13 例,年齡40 ~80 歲,平均(60.3±13.5)歲。29 例為研究組(舒緩療護):男17 例、女12 例,年齡41 ~80 歲,平均(60.5±13.2)歲。入組樣本符合晚期腫瘤診斷指南與標準,事先知情研究內容、目的,同意參加,有固定家屬對其進行照顧,納入過程及時剔除伴有聽力、語言以及意識精神障礙者,兩組樣本基線資料對比結果為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有可比性。
對比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內容:護理人員定期通過微信、電話隨訪等形式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及時糾正其不良行為,告知家屬相關生活護理技能,對于恢復較差者,可進行上門訪視,予以更加有效的指導。
研究組給予舒緩療護,干預內容:由家庭醫生、護理人員、心理咨詢師等共同組成舒緩療護小組,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個體化的舒緩療護方案,每周進行一次上門訪視與指導,家庭醫生負責患者具體用藥,根據其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用藥類型、劑量等,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疾病情況、治療方案,提高認知;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舒緩療護相關知識及重要作用,指導患者合理休息,遵醫囑叮囑其合理用藥,告知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同時,教會家屬生活護理技能,包括體征監測、口腔護理、皮膚護理以及日常生活護理等,從而為患者提供良好生活照護;心理咨詢師注意評估患者心理情緒變化情況,了解其內心真實想法,予以針對性的安慰、開導,通過交談、音樂、視頻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放松情緒,以此來緩解與消除心理情緒障礙,改善心理狀態[2]。
觀察分析家屬應對能力、患者生活質量。
家屬應對能力采取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價,包括家屬舒緩療護知識知曉程度、生活護理技能、患者舒適度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分值高提示應對能力好。
生活質量通過QLQ-52 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定,涉及6 個領域內容,包括52 項評價指標,所得分值低提示生活質量好[3]。
經調查,研究組家屬舒緩療護知識知曉程度、生活護理技能、患者舒適度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等評分均高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家屬應對能力對比(±s,分)

表1 兩組家屬應對能力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知識知曉度生活護理技能患者舒適度護理服務滿意度對比組 29 23.41±1.25 27.32±1.65 25.29±2.14 26.07±1.72研究組 29 42.55±2.36 43.69±2.41 42.33±2.39 42.51±2.35 t 38.5951 30.1827 28.6039 30.400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經評價,干預前,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價指標評分差異較小(P>0.05),干預后,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價指標評分均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2 患者生活質量對比(±s,分)
維度 對比組(n=29) 研究組(n=29) t p生理 干預前 13.45±1.82 13.39±1.85 0.1245 0.9014干預后 12.62±1.64 10.77±1.43 4.5786 0.0000心理 干預前 14.28±1.51 14.32±1.53 0.1002 0.9205干預后 12.55±1.38 11.04±1.26 4.3515 0.0001獨立性 干預前 14.08±1.49 14.11±1.47 0.0772 0.9388干預后 12.35±1.33 10.62±1.24 5.1234 0.0000社會關系 干預前 14.09±1.27 14.11±1.32 0.0588 0.9533干預后 12.15±1.11 10.38±1.01 6.3514 0.0000環境 干預前 14.22±1.29 14.31±1.31 0.2636 0.7930干預后 12.13±1.12 10.34±1.02 6.3633 0.0000精神支柱 干預前 14.45±1.42 14.39±1.38 0.1632 0.8710干預后 12.69±1.21 10.85±1.05 6.1850 0.0000
迄今,臨床對于各類腫瘤病因未明,認為主要是由遺傳、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近年來,人們飲食習慣、生活行為發生較大改變,導致腫瘤疾病發生率呈現進行性上升趨勢[4]。當腫瘤發展至晚期,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常可危及生命安全,對于晚期腫瘤患者,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減輕其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是醫學面臨的新問題[5]。舒緩療護是一種新興干預模式,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可有效彌補現行醫療保健服務體系缺陷,旨在通過全面照顧患者生理、心理、情感等多個方面,用以最大程度緩解患者不適癥狀,優化和提高其生活質量[6,7]。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經調查,研究組家屬舒緩療護知識知曉程度、生活護理技能、患者舒適度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等評分均高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干預前,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價指標評分差異較小(P>0.05),干預后,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價指標評分均低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家庭醫生制護理服務舒緩療護在居家晚期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理想[8,9],分析原因在于家庭醫生制護理服務舒緩療護符合人道主義、人類生命發展的實際需求,對于居家晚期腫瘤患者來說,家屬是照顧患者、實施心理關懷的主體,經家庭醫生制護理服務舒緩療護可教會和指導家屬給予患者更具科學性、針對性的護理,進而減輕機體痛苦,予以極大的心理、精神安慰[10,11]。
綜上,針對居家晚期腫瘤患者,實施家庭醫生制護理服務舒緩療護,可顯著提高患者家屬應對能力,以及患者生活質量,干預效果理想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