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
(南京安寧醫院老年內科 江蘇 南京 210031)
臥床是指個體導致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日常全部或部分生活需要臥床進行幫助的現象[1]。臥床多發生于老年人,長期臥床可使得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容易誘發肺部感染的發生,也是導致老年臥床死亡乃至致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老年臥床患者的機體消耗大于攝入,抵抗力下降,且因為患者活動受限,使得發生肺部感染的幾率大大提升[2]。同時很多患者缺乏疾病相關知識,不能及時從醫護人員中了解疾病的進程和預后,為此對于護理的要求比較高[3]。并且該病患者多起病隱匿,臨床表現不夠典型,也需要加強護理干預。在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下,規范化護理能改善臥床患者的疾病狀況[4]。本文具體探討了規范化護理在老年臥床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本院診治的70 例老年臥床肺部感染患者,納入標準:臥床時間≥7d;符合肺部感染的診斷標準(胸部X 線或CT 掃描證實肺部感染存在);均無智力及認知障礙;年齡61 ~95 歲;患者均知曉、同意本研究,且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有明顯精神病史者;昏迷患者;體質極度虛弱臥床患者及臨終患者;臨床資料缺乏者。其中男40 例,女30 例;年齡最小61 歲,最大95 歲,平均年齡(75.63±6.15)歲,疾病類型:肺部感染者34 例,肺炎合并肺部感染者36例。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為研究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研究組和對照組基本數據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一般護理和健康宣教,其中健康宣教主要為患者答疑和知識講解。研究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規范化護理,成立由主治醫生1 名、責任護士2 名和研究者本人組成護理干預小組。(1)第一階段:入院時先告知患者家屬配合需求,進行個體交流談話,主要護理內容為針對患者的身體情況,對其進行干預措施,了解患者對老年臥床肺部感染的認知程度,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和合作關系;(2)第二階段:患者住院期間給予集體授課與個體指導,向患者講解肺部感染護理治療知識,考核患者理論知識,現場模擬并講解,讓患者掌握操作技能;(3)第三階段:出院后,護理人員應定期保持和患者及家屬的聯系,及時告知患者需注意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更好的做好肺部感染措施;控制鹽的攝入、適量熱量低脂飲食和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幫助患者樹立健康信念和戰勝疾病的信心;(4)第四階段給予個體指導與集體授課:在常規電話與上門隨訪的基礎上,實施網絡支持干預,如微信、QQ、微博,追蹤患者的身心健康,指導患者科學飲食,保證營養的攝入,少吃豆制品及含鉀高的食品,使患者在家中安心休養,適量運動,避免過度疲勞,保障連續護理效果的長期有效性。兩組護理觀察時間為1 個月。
表3 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3 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總體健康 生理職能 生理功能 活力 身體疼痛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 社會功能研究組 35 86.92±3.53 72.36±3.40 81.31±3.88 68.67±2.41 64.01±2.61 73.17±2.46 86.86±4.69 75.14±2.74對照組 35 60.43±3.36 66.41±3.69 76.83±2.86 58.15±4.46 55.70±2.60 62.22±3.04 76.89±4.89 68.15±3.45 t - 31.393 7.015 5.499 12.277 13.345 16.565 8.705 9.386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1)評價治療標準:治愈:患者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外周血白細胞檢測正常;好轉:臨床癥狀、體征與實驗室檢查3項中有1 項未正常;無效:病情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0%=總有效率;(2)記錄與調查兩組患者在護理期間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康復鍛煉等依從情況;(3)護理后,采用簡明健康調查問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對所有患者進行分析,得到的分值越高,則其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13.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數據的對比方法為卡方分析(以%、率等表示),計量數據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代表差異顯著。
護理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7.1%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對比(n)
護理期間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康復鍛煉依從性對比,研究組100.0%、97.1%、10.0%均高于對照組的88.6%、82.9%、85.7%(P<0.05)。

表2 兩組依從性對比[n(%)]
護理后研究組的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活力、身體疼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活質量評分相比對照組均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老年臥床患者由于日常生活、社會活動受限,易發生肺部感染,從而患者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并且此類患者多為具有病程長、病情復雜、合并有多種并發癥等特征,臨床主要表現為消瘦、高度浮腫,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差[5-6]。加強運動與翻身干預,實行均衡飲食,做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樹立健康信念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待患者出院后,應鼓勵其參加一些體力小、易于疾病恢復的活動,不僅能讓患者身心愉悅,還能利于病情康復,同時叮囑患者定期做好門診復查,護理人員也要定期進行隨訪[7],同時家屬應鼓勵患者,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本研究顯示護理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期間研究組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康復鍛煉等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規范化護理能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遵醫依從性。
老年臥床肺部感染患者有病情反復發作、終身治療等特征,導致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礙,進而影響患者自身的生理調節機制,甚至加重疾病程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8-10]。隨著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轉變,臥床患者的生活質量問題一直是近年來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發現護理后研究組的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活力、身體疼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活質量評分相比對照組均有明顯差異(P<0.05),說明提高肺部感染患者生活水平,有利于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規范化護理能提高老年臥床肺部感染患者的依從性,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