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平措 扎西次仁
(西藏自治區藏醫醫院 西藏 拉薩 850000)
頸椎病為臨床常見疾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頸椎骨折增生、頸椎部位受傷等引起的一系列綜合征,頸椎病中以混合型頸椎病多見,約占所有頸椎病類型的60%左右。混合型頸椎病多會影響患者耳鳴、頭痛以及失眠等癥狀,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西醫多采取口服、注射等藥物治療來營養神經,但收效有限[1]。本次研究對混合型頸椎病患者采取中藏藥綜合療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期間于我院骨傷科接受 相關診療的混合型頸椎病患者50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觀察組中,男性15例,女性10 例,患者年齡27 ~59 歲,平均年齡(43.55±8.66)歲,病程5 個月~3 年,平均(1.55±1.03)年。對照組中,男性13 例,女性12 例,患者年齡25 ~62 歲,平均年齡(44.22±7.88)歲,病程3 個月~3 年,平均(1.57±1.0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①珍珠七十味微丸(主要成分:珍珠、檀香、降香、甘草、天竺黃、西紅花、牛黃等),15 ~30 粒/d,于黎明服用;②八味阿魏丸(主要成分:阿魏、沉香、當歸、木香、肉豆蔻等),2g/d,于早上服用;③日嘎白東丸(主要成分:薇花、柯子(去核)、木香、矮紫堇、兔耳草)等,2g/d,于午餐后30min 服用;④八味沉香丸(主要成份:沉香、廣棗、肉豆蔻、柯子(去核)、木香、乳香等),2g/d,于晚餐后服用;⑤間隔服:畢瑪拉。(主要成份:肉豆蔻、沉香、廣棗、藏茴香、阿魏、大蒜(炭)、乳香、松生等、余甘子、力嘎都、檀香、牛黃等二十味藥材組成)。以上均為口服藏藥為主。觀察組患者在此口服基礎上進行頸部藏藥涂擦按摩、藏藥霍爾麥等綜合外治療法:外用:①給予患者霍麥外敷:取霍麥1 包,煮于酥油,將藥包溫度控制在40℃左右,熱熨于胸際竅、頂門旋、手足掌心、第1、第6、7 脊,1 次/d;②安神熏香散:安神熏香散取3g 與酥油調劑涂于頸部患處,并按摩理療,TDP,一次熏香或臨時涂于患處,1 次/d,時間為20min。以上療法連續治療1 周為1 療程,治療3 療程后進行療效判定。
療效判定:①顯效:患者耳鳴、頭痛、失眠、患處周圍壓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頸椎功能恢復如常,癥狀評分較治療前下降>70%以上;②有效:經治療,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頸椎功能較治療前有明顯提升,癥狀評分較治療前下降50%以上;③無效:經臨床癥狀,未達上述標準[2-3]。
采用VAS 評分對兩組患者患處疼痛程度進行評分,該量表總分0 ~10 分,分數越高,疼痛癥狀越明顯。采用頸椎功能障礙指數量表(NDI)對兩組患者頸椎功能進行評價,量表總分0~50 分,0 分為無殘疾,50 分為完全能殘疾,分數越高,頸椎功能障礙越明顯。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頭痛、耳鳴、失眠等癥狀進行賦值評分,采取3 分制評分法,0 分為無癥狀,1 分為輕度癥狀,2 分為中度癥狀,3 分為重度癥狀。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 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患者的計量資料(±s)與計數資料(%),分別應用t、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高于對照組的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頭痛、耳鳴、失眠等癥狀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兩組患者各項評分有不同程度降低,觀察組各項癥狀評分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頭痛 失眠 耳鳴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5 2.87±1.56 1.03±0.57 2.69±1.03 1.01±0.54 2.78±1.02 0.89±0.43對照組 25 2.83±1.58 2.03±0.74 2.87±1.22 2.01±0.58 2.77±1.06 1.58±0.64 t 0.092 5.353 0.566 6.309 0.034 4.998 P 0.929 0.000 0.576 0.000 0.973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NDI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兩組患者各項評分均下降,觀察組評分下降程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VAS、NDI 評分對比(±s)

表3 治療前后VAS、NDI 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 VAS ND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5 7.12±1.52 2.36±1.03 36.45±7.62 11.33±4.21對照組 25 7.32±1.33 3.87±1.01 35.77±7.54 18.75±4.69 t 0.495 5.234 0.317 5.887 P 0.623 0.000 0.753 0.000
混合型頸椎病是由頸椎神經根受壓引起的病變,是頸椎病的常見類型。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工作壓力增大,長期伏案工作、不良生活習慣等都易引發神經根型頸椎病,據相關調查顯示,頸椎病發病率在3.8%~17.6%左右,而其中六至七成患者都表現為混合型病變癥狀,近年來,我國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有明顯的上升和年輕化趨勢。該病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典型癥狀主要有頸部僵硬、疼痛、上肢放射性麻木或疼痛、同時可伴隨一系列神經系統癥狀,以失眠、耳鳴等最為顯著[4-5]。
藏醫認為頸椎病屬于 “腎擴散”等范疇,發病多以痹癥在前,纏綿病久可引發眩暈之癥,患者多以勞倦日久、頸部受寒邪侵蝕,局部血運不暢,阻痹經絡,進而引起頭眩、耳鳴等癥狀,因此通絡活血是治療該病的主要原則,藏藥是我國國寶類民族藥,在各類疾病的治療方面發展歷史悠久,本次研究所采取的珍珠七十味微丸有安神、鎮靜、痛經活絡、調和氣血、醒腦開竅之效,于黎明服用可保證整體頭部清醒,聯合八位阿魏丸,能夠有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引發的頭暈癥狀,中午服用日嘎白東丸可緩解胸燒和頭痛癥狀,晚上服用八味沉香丸能夠穩定心神,安神鎮靜,主治失眠和耳鳴。上述諸藥配合霍麥與安神熏香散,能有效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的頭暈耳鳴、心悸失眠、精神恍惚等癥狀。本次研究結果證明,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在癥狀改善評分、疼痛評分及頸椎功能評分方面亦優于對照組,證實了中藏藥綜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好,能有效緩解患者的頭暈、失眠耳鳴等癥狀,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