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本玉 郜于福
(1 山東省曹縣中醫院 山東 菏澤 274400)
(2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中心衛生院 山東 菏澤 274000)
子宮肌瘤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患者在臨床上會出現月經不調、腹部脹痛等癥狀,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在臨床上一般通過藥物抑制孕激素來抑制子宮肌瘤的增長,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1]。本次研究通過我院收治的94 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常規治療和補腎活血化瘀湯治療,將兩組的血液流變學指標以及臨床療效作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12 月總計94 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 例。其中觀察組的年齡為24 ~46 歲,平均(37.14±3.42)歲,病程為3 個月~6 年,平均(2.64±0.52)年,子宮肌瘤的直徑為3 ~13cm,平均(4.39±1.42)cm。對照組的年齡為25~46歲,平均(37.20±4.35)歲,病程為3 個月~6 年,平均(2.59±0.48)年,子宮肌瘤的直徑為3 ~12cm,平均(4.34±1.48)cm。兩組的臨床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皆符合子宮肌瘤的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和家屬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無其它嚴重的身體疾病。
排除標準:排除嚴重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不同意參與治療的患者;排除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排除嚴重感染的患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抗感染、對癥治療,采用米非司酮(國藥準字:H10950347,生產廠家: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25mg×6 片)進行口服治療,2片/次,1 次/d,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的調整藥物劑量,連續治療90d[3]。
觀察組實施補腎活血化瘀湯治療。常規治療的方式與對照組一致,在此基礎上聯合補腎活血化瘀湯進行治療,藥方由赤芍15g、當歸15g、香附15g、熟地黃15g、昆布15g、牡丹皮14g、山藥10g、三棱9g、莪術9g、白術9g 以及甘草6g 組成,針對腰膝酸痛患者增加桑寄生30g、狗脊30g、杜仲15g 以及獨活10g;針對小腹疼痛患者增加蒲黃15g、延胡索10g 以及五靈脂10g;針對貧血患者增加雞血藤30g 以及阿膠珠10g;針對肝氣郁結患者增加郁金15g 以及柴胡10g;針對月經量大患者增加海螵蛸30g、茜草10g、棕櫚炭10g 以及三七粉3g。用水煎至200ml,溫服100ml/次,2 次/d,早晚各1 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藥物劑量,連續治療90d[4]。
根據兩組的血液流變學指標進行對比,包括血沉、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以及全血黏度。
根據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治療后腹痛等癥狀基本消失,子宮肌瘤<1.0cm 或消失,月經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腹痛等癥狀有所改善,子宮肌瘤縮小到1.0cm~2.0cm,月經明顯改善;無效:治療后腹痛等癥狀依舊存在,子宮肌瘤>2.0cm,月經有異常。
此次研究將SPSS22.0 統計軟件用來計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統計學意義用P<0.05 表示。
兩組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在治療前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沉、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以及全血黏度高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表2。
表2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s)

表2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s)
組別 例數 全血黏度低切(3/s) 全血黏度高切(200/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 13.13±2.26 10.59±2.45 6.73±0.39 3.78±0.48對照組 47 13.09±2.30 8.52±2.17 6.55±0.62 5.16±0.59 t 0.085 4.336 1.685 12.439 P 0.932 0.000 0.095 0.000
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87%)明顯高于對照組(76.92%),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血沉(mm/h) 血漿黏度(mPa·s) 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 25.46±7.22 16.13±5.44 1.98±0.20 1.32±0.16 4.30±1.62 2.76±0.70對照組 47 25.31±7.19 19.18±7.08 1.96±0.22 1.72±0.13 4.24±1.43 3.73±0.69 t 0.101 2.342 0.461 13.302 0.190 6.766 P 0.920 0.021 0.646 0.000 0.849 0.000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子宮肌瘤也被稱為纖維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一般是指患者的子宮平滑肌增生而引起病癥,常伴隨腹痛、陰道出血、排尿困難以及月經增多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5]。子宮肌瘤其病情的發展與雌激素、生長激素以及血清等異常有密切的關系,若不盡早治療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6]。子宮肌瘤在中醫學中類屬“癥瘕”等范疇,其病因主要由于七情內傷、臟腑功能失調、氣滯血瘀所導致的,因此針對該病以補腎填精、活血化瘀為主[7]。補腎活血化瘀湯由赤芍、香附、熟地黃、三棱、莪術、白術以及甘草等中藥組成,具有補腎益氣、滋陰養腎、散瘀活血等的功效,對于治療子宮肌瘤具有良好的效果[8]。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空氣污染和周圍環境的逐漸惡化,同時由于生活和飲食方面的不規律,而導致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有呈年輕化的趨勢,因此研究對子宮肌瘤有效的治療手段對社會有積極意義。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治療后的血沉、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以及全血黏度高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果說明,對子宮肌瘤患者實施補腎活血化瘀湯治療,提高了治療效果,調節了血液流變學指標。
綜上所述,對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補腎活血化瘀湯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調節血液流變學指標,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