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君 鄭劍
(內江市中醫醫院 四川 內江 641000)
臨床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并發癥之一,導致患者出現神經缺氧、缺血,情況嚴重時出現糖尿病足以及肌萎縮,對患者造成較高的致殘率,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發病率為28%~50%,需要重視對其的治療,在西醫治療中存在較大的局限性,治療效果往往不夠理想[1-2]。在本次研究中,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應用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的臨床效率進行研究分析,旨在尋找更好的治療方式,現報道如下。
擇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期間,120 例在我院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 例,男34 例,女26 例,年齡(37 ~77)歲,平均年齡(55.8±4.9)歲,病程(4 ~18)年,平均病程(9.8±3.0)歲,對照組60 例,男35 例,女25 例,年齡(36 ~78)歲,平均年齡(55.7±4.8)歲,病程(3 ~18)年,平均病程(9.7±2.9)歲,兩組患者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患者肌肉萎縮、肌力減弱、感覺障礙、四肢末梢感覺異常;(2)肌電圖中表示患者神經傳導出現障礙,SCV 小于40m/s-1、MCV 小于45m/s-1。
納入標準:(1)患者無惡性腫瘤;(2)患者無精神類疾病,能夠正常溝通;(3)患者以及其家屬均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1)患者因為其他因素導致神經損傷;(2)患者存在精神類疾病,無法正常溝通;(3)患者不同意本次研究。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健康知識宣講、運動、飲食指導、血糖監測,根據不同患者注射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物,將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0 ~7.0mmol/L,將患者餐后2h 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對照組應用常規治療方式,患者口服甲鈷胺片,0.5mg/次,3 次/d,服用2 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應用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藥方:60g 黃芪、30g 白芍、30g 葛根、20g 桂枝、20g 丹參、15g 川芎、10g 當歸,針對疼痛感較強患者加9g 川烏、針對麻木情況嚴重患者加30g 雞血藤,加水進行煎服,每天早晚各服用1 次。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神經傳導速度、紅細胞聚集指數、住院時間、癥狀好轉時間以及不良反應出現率。患者癥狀消失、血糖恢復正常、腱反射消失,神經傳導速度、血液流變學正常,表示顯效;患者癥狀好轉、血糖基本控制、腱反射仍然存在,神經傳導速度、血液流變學改善50%,表示有效;患者上述各指標均無任何改善,表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神經傳導包括運動神經、感覺神經。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紅細胞聚集指數顯著更優(P<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以及癥狀好轉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紅細胞聚集指數對比(±s)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紅細胞聚集指數對比(±s)
組別 例數 運動神經(m/s) 感覺神經(m/s) 紅細胞聚集指數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 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觀察組 60 42.82±4.06 49.14±3.56 42.06±3.54 42.11±4.07 9.51±0.20對照組 60 38.21±4.04 46.20±2.18 37.04±1.05 39.87±3.00 10.31±0.22 t-6.235 5.455 10.531 3.432 20.842 P-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以及癥狀好轉時間對比(±s,周)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以及癥狀好轉時間對比(±s,周)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 癥狀好轉時間觀察組 60 3.02±0.23 2.10±1.41對照組 60 4.15±1.52 3.91±2.26 t-5.694 5.263 P-0.000 0.000
觀察者患者不良反應出現率與對照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出現率對比[n(%)]
臨床上,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患者需要一直進行治療,同時隨著病情不斷發展,對周圍神經會造成一定影響,使周圍神經系統出現病變,在糖尿病患者并發癥中是一種出現率較高的病癥,目前對其發病機制還不甚清楚,有相關研究認為與血管障礙、神經因子降低以及氧化應激有關[3]。
臨床西醫治療中,使用甲鈷胺等藥物,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神經傳導速度,但是患者整體治療效果不佳,我國中醫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于“消歇”合并“血痹”、“痹證”的范疇,因為長時間消歇,導致脈絡失養,出現血性不暢、脈絡瘀阻,在治療中應當以溫經通痹、益氣活血為原則[4]。黃芪桂枝五物湯源于《金匱要略》,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藥方,藥方由黃芪、白芍、葛根、桂枝、丹參、川芎、當歸,黃芪具有益氣行滯、補氣固表、托毒排膿的功效,白芍具有涼血清熱、止痛散淤的效果,葛根具有補中益氣、調經活血的效果,桂枝具有通絡溫經、助陽化氣的作用,丹參具有活血散淤、鎮靜止痛的效果,川芎具有行氣燥濕、活血止痛的效果,當歸具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的作用,諸藥合用具有活血通痹、溫經通絡、益氣養陰的功效,能夠改善患者微循環、局部代謝,達到提高患者神經傳導速度、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5]。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觀察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紅細胞聚集指數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以及癥狀好轉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學者王武邦[6]在研究中也使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取得了較好效果,與本研究結果類似,可見該種療法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應用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其治療總有效率更高,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血液流變學,加快患者恢復時間,在臨床治療中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