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雯 劉竹云(通訊作者)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煙臺市中醫醫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支原體是生存于人體細胞外最小的微生物,是一種缺乏細胞壁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在微生物學研究中表明,支原體對人體可產生極大危害,在人體分離16 種支原體中,5 種存在一定致病性,可引發人體泌尿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嚴重時,可危及到人體生命安全[1]。目前為止,醫學上對于支原體感染通常以西藥治療為主,但在臨床治療中,多數患者存在病情遷延難愈、重復感染等狀況,究其原因,在于人體免疫功能出現異常,且隨著藥物應用廣泛,人體耐藥性逐漸凸顯,治療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探索支原體感染治療新方法尤為必要。近年來,有學者提出應用免疫調節劑治療支原體感染,獲得了廣泛的關注[2]。本文中,筆者選取100 例支原體感染兒童作為研究病例,探究支原體感染對兒童免疫功能影響及玉屏風顆粒對患兒免疫功能的作用,具體如下文。
選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呼吸內科接收支原體感染患兒100 例作為研究病例,采取計算機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并擇取50 名健康兒童作為健康組,本次研究經由本院倫理委員會評估后批準進行。
納入標準:①患兒均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支原體感染病癥,符合醫學上對于支原體感染相關診斷標準[3];②患兒家屬均對此次研究表示知情,簽署同意研究書明。
排除標準:①將存在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過敏患兒排除;②將存在其他免疫性疾病患兒排除;③將存在近期使用大環內酯類、激素等免疫制劑患兒排除;④將存在合并重大并發癥患兒排除。
對照組患兒50 例,其中男患兒30 例、女患兒20 例,年齡最小3 歲、最大7 歲,平均年齡(5.1±0.2)歲;病程最短1 周、最長3 周,平均病程(2.0±0.2)周。
觀察組患兒50 例,其中男患兒29 例、女患兒21 例,年齡最小3 歲、最大6 歲,平均年齡(5.0±0.1)歲;病程最短1 周、最長3 周,平均病程(2.1±0.1)周。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比性高。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阿奇霉素治療),具體治療過程為:給予患者靜脈滴注8 ~10mg/kg 阿奇霉素(規格25ml:0.125g,生產批號:20181011),1 日滴注1 次,連續用藥4d 后,停藥3d,以1 周為1 個療程,治療兩個療程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顆粒(規格0.1g*9 袋,生產批號:20181018),于飯前或飯后2h 口服,沖服,連續服用7d。
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玉屏風顆粒治療,具體治療過程為:給予患者對照組相同阿奇霉素藥物,并給予患者口服玉屏風顆粒(規格:15g*6 袋,生產批號:20180822),開水沖服,3 次/d,每次服用劑量5g,連續用藥3 周。
兩組患兒均進行免疫功能檢測,于治療前后抽取3ml 空腹靜脈血,并運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量免疫球蛋白指標、運用酶聯免疫檢測法測量補體指標[4]。
1.3.1 比較三組治療前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免疫球蛋白指標為:IgA、IgG、IgM;補體指標為:C3、C4。
1.3.2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同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
1.3.3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
本文數據采用SPSS26.0 系統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與健康組IgG 指標對比(P>0.05),兩組患兒與健康組IgA、IgM、C3、C4 指標對比(P<0.05),見表1。
表1 三組治療前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比較(±s,g/L)

表1 三組治療前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比較(±s,g/L)
注:t1、P1 為對照組與健康組對比;t2、P2 為觀察組與健康組對比。
組別 IgA IgG IgM C3 C4對照組(n=50) 0.8±0.2 7.8±0.8 1.7±0.4 0.8±0.2 0.2±0.1觀察組(n=50) 0.9±0.2 7.5±0.9 1.9±0.3 0.9±0.2 0.2±0.1健康組(n=50) 1.1±0.5 7.3±1.6 1.2±0.4 1.1±0.2 0.3±0.1 t1 3.939 1.976 6.250 7.500 5.000 P1 0.000 0.051 0.000 0.000 0.000 t2 2.626 0.770 9.899 5.000 5.000 P2 0.010 0.443 0.000 0.000 0.000
對照組治療前后對照組IgA、IgG、IgM指標對比(P<0.05),C3、C4 指標對比(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對照組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s,g/L)

表2 治療前后對照組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s,g/L)
組別 IgA IgG IgM C3 C4對照組(n=50)治療前 0.8±0.2 7.8±0.8 1.7±0.4 0.8±0.2 0.2±0.1治療后 1.0±0.3 8.3±1.0 1.3±0.3 0.8±0.2 0.2±0.1 t - 3.922 2.761 5.657 0.000 0.000 P - 0.000 0.007 0.000 1.000 1.000
觀察組治療前后觀察組IgA、IgM、C3 指標對比(P<0.05),IgG、C4 指標對比(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觀察組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s,g/L)

表3 治療前后觀察組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s,g/L)
組別 IgA IgG IgM C3 C4觀察組(n=50)治療前 0.9±0.2 7.5±0.9 1.9±0.3 0.9±0.2 0.2±0.1治療后 1.2±0.4 7.6±0.9 1.2±0.3 1.1±0.3 0.2±0.1 t - 4.743 0.556 11.667 3.922 0.000 P - 0.000 0.580 0.000 0.000 1.000
觀察組IgA、C3 指標高于對照組,IgG 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IgM、C4 指標對比(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后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s,g/L)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后免疫球蛋白指標、補體指標水平(±s,g/L)
組別 IgA IgG IgM C3 C4對照組(n=50) 1.0±0.3 8.3±1.0 1.3±0.3 0.8±0.2 0.2±0.1觀察組(n=50) 1.2±0.4 7.6±0.9 1.2±0.3 1.1±0.3 0.2±0.1 t 2.828 3.679 1.667 5.883 0.000 P 0.006 0.000 0.099 0.000 1.000
玉屏風顆粒為補益劑中成藥之一,起源于中醫藥方玉屏風散,具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效,在中醫文獻記載中,玉屏風散適用于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體虛易感風邪病癥,故而初始僅用于小兒感冒、出汗等簡單病癥治療,后經由西方諸多醫學者研究證實玉屏風散具有免疫調節、增強患者抵抗力的功效,從而逐漸發展為中藥免疫調節劑[5]。本文中,治療前,三組患者IgG 指標對比(P>0.05),兩組患兒與健康組IgA、IgM、C3、C4 對比(P<0.05);治療前后對照組IgA、IgG、IgM 指標對比(P<0.05),C3、C4 指標對比(P>0.05);治療前后觀察組IgA、IgM、C3 指標對比(P<0.05),IgG、C4 指標對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IgA、C3 指標高于對照組,IgG 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IgM、C4 指標對比(P>0.05)。由此表明,支原體感染兒童身體免疫功能下降,使用玉屏風顆粒治療可有效改善患兒免疫球蛋白、補體水平,促進患兒的身體康復。
綜上所述,對支原體感染兒童應用玉屏風顆粒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兒免疫功能,促進患兒身體康復,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