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營/廣西省賀州市鐘山縣清塘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42617
豬高熱病是以高熱癥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系列豬病的總稱,是一種流行性疾病。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食欲不佳、無法正常呼吸、四肢抽搐等,如果病豬反應強烈,還可能出現嘔吐癥狀。豬高熱病具備較高的致病率以及致死率,傳播速度極快,不存在明顯的季節性,一旦發病常常會導致豬只的死亡,使養殖戶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
豬高熱病又被稱為豬無名高熱綜合癥,豬體溫的持續超高是其主要的表現。多種疾病因素都可能導致豬高熱病的發生。
1.1 病毒感染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因豬瘟感染而引起的豬高熱癥狀是最為常見的,豬圓環病毒病以及豬藍耳病等也會導致豬高熱癥狀的出現。
1.2 其他疾病豬弓形體病以及衣原體病等也容易導致豬高熱癥狀的出現。
1.3 霉菌毒素如果飼料內存在霉菌毒素,這些霉菌毒素一旦進入到豬體內很難進行有效的分解,常常會導致豬只各個器官負擔加重,如果豬體內蓄積了較多的霉菌毒素,就容易出現高熱癥狀[1]。
1.4 環境因素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多種外部環境因素都容易導致豬高熱病通過作用于豬的免疫系統,不斷削弱其免疫力,進而導致豬無法對相應病毒侵襲進行有效抵抗。
1.5 天氣驟變如果天氣出現突然變化,豬只常常因無法有效適應突發性的氣候而導致自身免疫力的降低,進而誘發高熱癥狀。
1.6 豬舍環境過于臟亂豬舍環境過于臟亂,沒有做好清潔處理工作,沒有及時有效的清理豬舍內帶病菌的糞便,容易導致豬只感染疾病。
1.7 飼養水平低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對生豬的飲食健康有所忽視,喂食豬只劣質飼料,容易導致豬只免疫力的降低。
1.9 沒有做好消毒工作沒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做好消毒工作,所選消毒制劑不對,對日常疾病防控工作有所忽視,容易導致病菌的傳播。
1.10 防治手段不當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幫助豬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進而防控該病的發生。但當前,豬高熱癥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防治措施使用不當。
1.11 免疫工作不到位沒有科學的開展免疫工作,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程序進行免疫操作,都容易使免疫工作的質量受到影響,導致免疫工作未起到相應效果;疫苗質量不佳不僅缺乏足夠的防疫作用,還容易導致豬只免疫力的降低;在實際養殖過程中,一些養殖戶為豬只多次反復接種疫苗,或者將多種疫苗混合使用,這些都容易導致疫苗效果的降低;沒有嚴格控制注射疫苗的時間間隔,疫苗注射深度不足等,都容易導致疫苗的失效。
2.1 治療方法豬只一旦患有豬高熱病,可以采用中草藥方法進行治療。將30g黃芩、黃柏、生地、知母以及黃連,25g連翹、玄參、赤芍、桔梗以及竹葉,20g梔子以及丹皮,15g干草等混合后加清水煎煮為病豬喂服,上述藥量適宜5頭成年豬1次使用,患病仔豬需要將用量減半。如果病豬食欲不佳,可以通過胃管直接灌服,通常1劑/d,連續4d即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2.2 建立疫病監測制度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尤其是種豬場,需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疫病監測制度,在每個季節分別對豬群進行1次免疫抗體檢測。每6個月對豬場內的豬群進行1次疫病監測,重點對豬瘟、藍耳病、偽狂犬病、豬流感以及豬圓環病毒病等各種疫病進行監測,一旦發現隱性感染豬或者潛伏感染豬,需要及時采取淘汰處理措施,實現豬群的凈化;通過疫病監測還可以幫助獸醫工作者掌握疫病動態,在此基礎上做好預警預測工作,使豬群的健康得到保障。
2.3 免疫預防豬場需要結合當地疫病流行情況、豬只的健康狀況、養殖場條件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在日常養殖過程中,結合豬群免疫抗體檢測結果對免疫程序進行適當調整或者進行疫苗的補注,保證豬群具備良好的免疫效果。尤其需要按期接種豬瘟、偽狂犬病以及高致病性藍耳病等相關疾病的疫苗。
2.4 加強飼養管理在養殖場內,需要采取標準化并且規范化的養殖方式,不斷提高飼養管理水平。保證豬舍具備良好的衛生環境,在高溫季節做好豬舍的通風換氣工作,加強防暑降溫,為豬群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對豬群飼養密度進行有效調控;喂食干凈的青綠飼料,嚴禁給豬群飼喂發霉變質飼料或者劣質飼料,保證豬群營養全面;可以將適量維生素以及免疫增強劑加入到豬群的日糧當中,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適時對豬群做好驅蟲以及健胃工作,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