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生貴/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農業農村和扶貧開發局 810000
韓雪梅/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畜牧獸醫站 810500
生產后的母牛可見部分胎衣脫垂于陰門之外或全部停留于子宮內,病情發作伊始,母牛并無明顯的不適癥狀,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胎衣在母牛的子宮內會逐漸的腐敗,釋放出的毒素會直接被母牛吸收,因此母牛有可能會出現全身中毒的現象,精神萎靡、泌乳減少、體溫也會有明顯的升高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伴發子宮內膜炎或產后敗血癥。
2.1 藥物使用新鮮的野桐麻根部皮內含有巖白菜素,葉含蕓香甙、野梧桐烯醇和它的亞麻酸酯,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血尿,帶下,瘡瘍,外傷出血等,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等作用。
2.2 藥量具體的用量主要是視病牛的體重及其肥瘦情況決定,如果病牛體大肥壯可以用500g新鮮的野桐麻根部皮,瘦弱一些的病牛用400g即可。
2.3 具體用法將新鮮的野桐麻根部皮剝去外面的老殼以后加入1000~2000ml的清水用文火煮15min,冷卻去渣后一次性灌服給病牛,經過6h左右,病牛的胎衣會逐漸自行脫落,如果不能排出則需要重復用藥1次,用藥2次還沒有緩解癥狀的病牛則有必要使用手術進行剝離。
2.4 案例分析2019年五月份,本獸醫站收診了河灣村的一頭產后母牛,據主人敘述,該牛前一天上午生產后就一直沒有排出胎衣。據觀察,該母牛體型較瘦弱,而且常被主人奴役,因此確診為胎衣不下,提供給主人野桐麻湯的治療方法,將400g新鮮的野桐麻根部皮剝去外面的老殼以后加入1000~2000ml的清水用文火煮15min,冷卻去渣后一次性灌服給病牛。用藥7h后,牛的胎衣還沒有排出跡象,于是又重復用藥1次,幾個小時后牛的胎衣排出體外[1]。
2.5 其他治療方法
2.5.1 灌水法將4000~5000ml 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明礬水加溫至40℃,將其一次性灌入子宮內,或從子宮內、胎衣臍靜脈灌入生理鹽水,以此能夠增加胎衣重量,使胎衣和子宮壁容易分離迅速排出。如胎衣仍不下,則經1~2d后再灌服1次,用藥2次后胎衣還沒有剝離就需要使用手術措施。
2.5.2 中藥治療中獸醫認為牛胎衣不下是風寒侵襲、血脈受寒、淤血郁結導致的,因此應該以補益氣血,佐以行於為治療原則,可以使用100g當歸,4g川穹以及4張荷葉加入3000ml清水進行煎制,煎至2000ml后去渣放涼,1次灌服給病牛。
2.5.3 手術一般用藥后48~72h,胎衣未排出就需要手術。手術操作者需要做好術前準備,包括自身的指甲修剪、用10%濃鹽水2000ml-4000ml灌腸、用0.1%高錳酸鉀液洗凈牛的外陰部位等等,術者需要將手臂消毒并帶好手套,順陰道伸入子宮,尋找子葉。先用拇指找出胎兒胎盤的邊緣,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兒胎盤之間,將它們分開,分離至一半時,手向手背側翻扭轉,邊扭轉變向外拉,使之分離。如胎衣黏連較緊,則需慢慢剝離[2]。
3.1 加強妊娠母牛飼養管理預防牛胎衣不下最重要的是加強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工作。牛在妊娠期間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因此養殖戶要根據妊娠母牛的生長發育情況及時飼喂含有鈣鹽和維生素等物質的飼料,并在其臨產30d之間肌肉注射10mg亞硒酸鈉、VE,或者在產前7d進行肌肉注射10ml的VA、VD。同時還要保證母牛有適當的運動空間以及運動時間,從而加強母牛自身的抵抗力,以便利于生產過程。
3.2 藥物預防藥物預防胎衣不下也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比如可以在母牛臨產的40d之內每天肌肉注射10ml的亞硒酸鈉 VE注射液,或者在其產后2h之內靜脈注射1次300ml5%氯化鈣或10%葡萄糖酸鈣。并給產后的母牛喂服酵母紅糖湯。
綜上所述,牛胎衣不下對牛的危害較大,養殖戶要加強飼養管理,發現產后母牛有胎衣不下的情況及時使用野桐麻湯進行中治療,防治其出現繼發感染。在日常的飼養工作中也要做好預防,保證養殖工作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