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四川首次將年度生豬出欄補欄任務下達分解至市州、縣(市、區)。同時,明確縣(市、區)黨委一把手督戰生豬復產,這同樣是歷史首次。“今年以來,我們所有的工作都圍繞加快復產這個目標展開。”四川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說。從會議內容來看,上半年主要集中在壓實任務、打通復產的“腸梗阻”、加速補欄。
用地問題、保險擴面、仔豬來源、能繁母豬補欄等等,都是上半年的熱詞。有業內人士評價:上半年,四川打出的“組合拳”加速了補欄步伐,而下半年開始,“出欄”成為另一個關鍵詞。四川省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受市場供需影響,川內生豬出欄價長期居高不下。截至10 月,豬糧比(生豬出欄價與玉米價格比值,6:1為盈虧平衡點,比值越高,養殖戶利潤空間越大)仍維持在15:1左右。在此背景下,養殖戶和養殖企業不同程度產生惜售心理,選擇將肥豬養得更大。正常年份下,四川生豬出欄平均體重已增至125~150 千克,比往年增加了15%~50%。為此,在下半年的專題會上,四川加快研究制定相關辦法,加速出欄步伐,在穩定豬肉供給的同時實現農戶利益最大化(生豬出欄100~110千克出欄時,為最合理區間)。特別是提前下達每頭10元的省級出欄補貼。
但無論是上半年還是上年,防范非洲豬瘟這個關鍵詞則貫徹始終。防控非洲豬瘟疫情,是復產的前提和基礎。非洲豬瘟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階段,今年以來四川未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擴散。
讓老百姓吃得起豬肉,正是川豬復產的終極目的。那么,前述“組合拳”打下去,川豬產能恢復情況如何?
27日的視頻調度會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一組數據:前9 個月,全省生豬存欄3 768.2萬頭,環比增長13.4%,同比增長28.6%。期間,全省生豬出欄3 392.1 萬頭,同比減少5.3%,減幅較上半年明顯收窄。其中,三季度全省生豬出欄1 163.4萬頭,同比增長40.6%。產能不斷恢復,四川豬價開始回調。統計顯示,9 月起,全省豬肉均價連續13 周下跌,截至11 月19 日跌至46.76元/千克,較9 月初下跌21.1%。生豬均價連續14周下跌,11 月12 日跌至31.82 元/千克,較9 月初下降19.8%。
調度會上,各部門綜合研判:川豬如果繼續保持當前復產勢頭,“兩節”期間四川豬價就能夠保持在合理區間。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即將到來的元旦、春節,四川將做好“兩節”期間的穩價保供,確保豬價在合理價位運行,確保豬肉供給穩定,確保豬肉不斷檔、不脫銷、肉價總體穩定和畜禽等產品市場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