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媛 ,陳斌,裴超信,邵靚,王強,車從成,丁夢蝶
(1.四川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綿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綿陽 621000;3.四川省三臺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三臺 621100)
牛結節性皮膚病又稱牛結節疹、牛結節性皮炎,是由痘病毒科、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山羊痘病毒屬的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種急性、亞急性傳染病。牛是LSDV的天然宿主,各年齡和品種的牛均易感,發病率在2%~45%,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下。節肢動物的機械性間接傳播被認為是LSDV傳播的主要途徑。病牛臨床特征是發熱、消瘦,淋巴結腫大,皮膚水腫,局部形成堅硬的結節或潰瘍,其皮張鞣制后具有凹陷或孔洞,利用價值大大降低。
患牛頭、頸、軀干、四肢皮膚有散在的直徑約1~2 cm的硬結節,結節處皮溫較高,觸之牛痛感明顯。病牛精神、食欲無明顯變化。
2.1 實驗材料 采集病牛血樣及口、鼻拭子和結節創口拭子。
檢測試劑: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實時熒光PCR檢測試劑盒。
2.2 病毒DNA提取 樣品處理后使用核酸提取試劑盒(磁珠法)和核酸自動提取儀進行核酸提取。
2.3 實時熒光PCR反應 嚴格按照檢測試劑說明書操作。反應體系:無菌無核酸酶水5.9 μL,PCR 反應液10 μL,熒光探針2.1 μL,模板DNA 2 μL,總反應體積20 μL。反應條件:95 ℃2 min,循環95 ℃5 s,60 ℃35 s,共40次,每次循環的第二步(60 ℃ 35 s)收集熒光信號(報告基團“FAM”,淬滅基團“None”)。
2.4 結果判定 陽性對照Ct 值≤30 并出現特定的擴增曲線,陰性對照無Ct值并且無特定擴增曲線,實驗結果成立。被檢樣品Ct值≤36并出現特定的擴增曲線,為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陽性。被檢樣品均呈陽性。
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與山羊痘病毒、綿羊痘病毒同屬山羊痘病毒屬,三者基因組的同源性高,羊痘病毒屬的病毒可產生共同的中和抗體,故依賴血清學方法較難鑒別該屬病毒,常規檢測方法不能對早期發病動物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斷。采用實時熒光PCR 方法檢測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是既快速又準確的檢測方法。
為防止該病擴散,應嚴格按照《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治技術規范》的要求撲殺病牛并做好無害化處理,同群牛進行隔離,限制牛只、牛產品和飼料及相關用具的移動,圈舍和隔離環境徹底消毒,做好蚊蟲的消殺工作,同時對周邊養牛場(戶)開展排查,限制周邊牛只移動交易。必要時,??刹捎蒙窖蚨灰呙纾ò凑丈窖虻? 倍劑量)緊急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