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寶辰
河南省洛陽市從理念創新、工作創新、業態創新發力,以“溝域經濟”為總抓手,為鄉村振興賦能,走出了一條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2016 年以來,洛陽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溝域經濟作為引領鄉村振興的指揮棒,從試點引路到全面推進,先后開建55 個市級溝域經濟示范區,謀劃建設項目682 個,投放財政資金17.6 億元,吸納社會投資86 億元。 溝域經濟示范區內新增造林174 萬畝,荒山荒坡綠化率提高19%。 整治河道550 公里,新修溝渠765 公里,整修病險水庫127 座,新建污水處理廠156 座,鋪設污水管網3150 公里,新建蓄水池16600 立方米。
至2019 年, 溝域經濟帶動洛陽市一產增值245.1 億元,比上年增長3.7%;帶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973 元,比上年增長9.8%;帶動8399戶貧困戶29016 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30 萬山區農民受益,6 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洛陽溝域經濟示范區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樣板區、 脫貧攻堅的主戰區和鄉村振興的先行區。洛陽溝域經濟的探索實踐,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向全省發出學習洛陽溝域經濟的號召,指出其經驗和做法值得伏牛山、太行山和大別山區推廣借鑒。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 鄉村振興是產業、生態、文化、人才、組織等整體性系統振興工程。
“五山四嶺一分川” 是洛陽的自然資源特點,“十年九旱種田難”是洛陽的農業氣候瓶頸。洛陽市委、市政府基于“雜糧、林果、菌藥、花卉、煙草、畜牧”等產地優勢和特征差異,結合伏牛山區優異的原始生態環境,作出“六大產業+文旅”為主體的鄉村溝域經濟工作部署。 溝域經濟是差異化發展、錯位性發展、個性化發展理念的辯證統一,體現了開創性、地域性、特色性發展規律,是創新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要素導向的工作指南,符合中央鄉村振興戰略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是關系鄉村生產、生態、生活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全局的總抓手。
5 年來,洛陽市溝域經濟風生水起的發展成就,很大程度上來自于這一思維創新和路徑創新所凝結的智慧力量。
洛陽市溝域經濟發展推進工作從構想到實踐,從試點示范到全面推廣, 市委書記李亞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督導。 省委書記王國生到河南工作不久也數次到洛陽調研溝域經濟,并在全省發出學習推廣的動員指令。洛陽溝域經濟的發展成果凝結著高層書記的推動力量。也正是在這一力量的帶動下,洛陽各縣(市)區委書記的觸覺伸到了溝域經濟示范區,鄉鎮黨委書記的泥腿子站到了溝域經濟示范區,村級“兩委”干部的身心鉆進了溝域經濟示范區。 五級書記齊心合力謀劃同一張藍圖,描繪同一片山河。五級書記前沿指揮、科技人才出征加油、農業主體奮力拼搏、 鄉村民眾積極參與所形成的合力,把洛陽溝域經濟的發展成果推向新的階段。
洛陽市2016 年把發展溝域經濟列入“9+2 工作布局”和“565 工作規劃”以來,頒布了11 個試點溝域的專項行動計劃,從溝域規劃、產業定位、政策集成、推進措施、目標方向、機制構建、考核督查、領導體系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確要求,使試點溝域的經濟發展具備了清晰的行動思路、實施路徑和檢驗標準。 同時,依據不同的資源稟賦和市場定位,創新差異化產業模式。 每年延續增加10~12 個新的試點溝域,年終進行經驗總結、成效評比和表彰獎勵,逐步提升試點水平,加快示范推進,進而使之步入高質量發展航道。
按照試點引路、示范推進、互動觀摩、揚長避短的發展思路,洛陽近年來探索出新安櫻桃谷、洛寧上戈蘋果谷等特色農業+文旅型溝域經濟模式,欒川重渡溝、汝陽炎黃文化谷等山水生態旅游型溝域經濟模式,宜陽連昌河漢唐文化谷、龍門西山棲鳳養生谷等休閑康養度假型溝域經濟模式,伊濱倒盞民俗村、洛龍頤龍仙谷等鄉村民俗文化旅游型溝域經濟模式,嵩縣三合村、洛寧講理村等美麗鄉村觀瞻型溝域經濟模式,伊川江左建業綠色基地、孟津多彩長廊等現代農業觀摩型溝域經濟模式。 差異化發展模式確保了每個溝域經濟區產業項目方向正確,推進步伐穩妥,使鄉村群眾見得到實惠,自身致富能力增強。
溝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領是產業定位,基本要求是切合實際,方向路徑是市場開發,核心定力是項目支撐,活力源泉是要素集聚。 洛陽各縣(市) 區在實施溝域經濟示范區規劃建設過程中都基本遵循了這一規律。 縣(市)區清晰的思路、過硬的措施、合適的項目、精巧的布局,奠定了溝域經濟示范區發展的扎實基礎。
欒川以山水生態、美麗村寨資源為依托,以原生態農業聯結原生態人文, 融合現代文旅新業態,精力集中,財力集聚,舉全縣之力開拓休閑旅游經濟,形成了全景欒川的溝域經濟集群,使以往無人問津的窮鄉僻壤華麗轉身為游人如織的精神家園。嶺嶺成長搖錢樹,村村壘砌黃金屋。2019 年,欒川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6.3 億元,旅游業占GDP45.8%,洛陽6 個貧困縣中欒川縣率先摘掉貧困帽。
凡是列入市級溝域經濟示范區的縣鄉責任部門,因地制宜科學編制規劃藍圖,進而開展行政招商和市場化組建, 培育引領溝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主體和產業鏈企業聯合體。 依托龍頭企業的雄厚實力和產業優勢,通過龍頭引領、企業互聯、利益聯結,構建溝域經濟的前端、中端、末端產業鏈體系、價值鏈體系、利益聯結體系等,確保溝域經濟示范區的立業興業之本和運行活力之源。 洛寧縣通過招商引資,成功讓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海升集團落戶上戈蘋果產業溝域經濟區,使資金、技術等要素流向集聚高地,形成一二三產業滲透融合的發展體系,洛寧縣傳統的蘋果產業也由此步入了現代化、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的新征程。
發展溝域經濟,經濟成效是魂,民生利益是本,惠及子孫是善,政府引導是責。投資企業、溝域農民、地域政府都是溝域經濟的責任主體、 受益主體和實施主體, 缺少一方都難以成功。 洛陽市縣鄉三級政府準確把握這一問題導向,建立健全了利益驅動機制, 保障了溝域經濟建設投資主體的利益和溝域地區農民主體的應得福利,實現了多方共贏,鞏固了溝域經濟發展建設的能動性、穩定性、持續性,最終實現“生產、生態、生活”和諧發展的目標。
發展溝域經濟讓溝域農民得到了實惠。 洛陽開建的95 個市縣兩級溝域經濟示范區鼓起了8399 戶貧困戶29016 名貧困人口的“錢袋子”。 伊川縣甘泉河溝域經濟示范區花椒基地,種植花椒5 萬畝,實現年收入約2 億元; 宜陽桃緣小鎮溝域經濟示范區種植蜜桃4000 畝,年總收入4.8 億元;欒川伊源康養谷2000 余農民從事鄉村旅游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 萬元,全溝域年收入2.4 億元;洛寧關廟峪溝域經濟區,一項特色沙梨產業帶動一條溝所有村民脫貧致富,村民僅此一產年增收約600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