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胃弛緩作為牛養殖常見病,是牛前胃的興奮性和收縮力降低,消化機能出現紊亂的一種疾病。采用中藥和西藥方法治療該病,能夠起到不同的治療效果,因此本文對兩者的治療效果進行了比較。
1.1 臨床資料本次研究選取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間所診治的62頭前胃弛緩病牛作為實驗對象,展開對比分析。所有病牛均確診為前胃弛緩病,符合實驗要求。62頭病牛中,有30頭公牛,32頭母牛,患病牛出現明顯的貧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日漸消瘦以及全身衰竭等明顯癥狀。將62頭患病牛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病牛的病情、病程等基本資料經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備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31頭患病牛采用西醫方法進行治療:林格氏液500mL+碳酸氫鈉250mL+糖鹽水500mL+安鈉加20mL+新斯的明20mL+葡萄糖1000mL+康復頭孢8g,將上述藥物混合后靜脈滴注給患病牛,能夠促進其代謝機能,同時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
觀察組31頭病牛采用中醫方法進行治療,使用升陽益胃湯:30g大黃、萊菔子,40g厚樸、枳實,50g茯苓、升麻,60g黨參,80g小柴胡,將上述中草藥研磨呈粉末狀后加入適量溫水灌服給患病牛即可。
1.3 療效判定對于治療效果的判定分為三種:1)顯效。患病牛的全身性衰竭癥狀以及貧血現象完全消失,排便能力、精神狀態及食欲恢復正常。2)有效。患病牛的貧血癥狀、全身衰竭癥狀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飲食狀況、精神狀態以及排便較之前有所改善。3)無效。經過治療后患病牛的發病癥狀、病情均為得到改善,甚至出現加重現象。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然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病牛的康復時間進行統計[1]。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資料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用均數表示計量資料,計量資料的比較用t檢驗,技術資料的統計分析用2檢驗,P<0.05表示具備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牛治療總有效率比較通過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病牛的總治療有效率進行統計得出,觀察組31頭病牛中顯效27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77%;對照組31頭病牛中顯效8例、有效7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48.39%,兩組數據比較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牛平均痊愈時間比較觀察組31頭病牛的平均痊愈時間為(4.39±2.34)d;對照組31頭病牛的平均痊愈時間為(8.47±3.69)d。兩組數據存在差異因此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牛屬于反芻動物,牛前胃弛緩指的就是其前胃收縮力明顯下降,進而導致消化系統出現紊亂所引發的疾病。中醫角度將牛前胃弛緩稱之為脾虛慢草。牛前胃弛緩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前胃弛緩主要是由于飼養管理不到位、突然更換飼料、飼料中泥沙過多等眾多因素所導致的。繼發性前胃弛緩主要是由于牛出現瘤胃積食、瘤胃膨脹等疾病所引發的。
在治療牛前胃弛緩的過程當中,臨床上主要是通過西藥治療為主的,通過提升患病牛的抗病毒以及抗炎能力,促使其心肝腎功能恢復正常,但是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并且治療時間較長。中草藥升陽益胃湯治療牛前胃弛緩,不僅無任何的毒副作用,而且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有效降低了牛的死亡幾率以及養殖戶的損失。不難看出,中醫治療牛前胃弛緩效果要優于西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為了更快的幫助患病牛恢復健康,可以采取中西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更快恢復牛瘤胃功能[2]。
為了降低牛前胃弛緩的發病率,養殖戶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制度,結合牛的不同生長階段為其提供日糧,禁止為了達到高產的目的過度喂食精飼料,要確保飼料營養均衡,滿足牛群生長營養需求。不僅如此,要做好飼草加工管理工作,及時將飼料當中的尖銳異物清除掉,避免發生創傷性疾病。同時要做好對飼料飼草的儲存工作,避免出現腐爛發霉變質的現象,每天應確保牛群有適量的運動,進而提升其抵抗力,降低發病率。
綜上所述,通過對采用西醫治療的對照組31頭病牛和采用中醫治療的觀察組31頭病牛的治療結合進行比較分析得出,中醫治療牛前胃弛緩效果優于西醫。但是,在臨床上,要注重中西醫的結合治療,才能夠幫助患病牛更快恢復健康,降低養殖戶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