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旭
據報道,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57 名駐村第一書記共建的“產業扶貧聯盟”,已與寶雞市20 家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與8 家單位簽訂了消費扶貧協議;迅速形成的品牌效應,共帶動48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會員3142 名,其中貧困戶占30%以上;聯盟旗下的花椒、蘋果、香菇、肉牛、土雞等16 種農產品銷售量快速增長,不到3 年,累計銷售收入近4000 萬元。
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競爭激烈,對貧困山區的每個村、每個農戶來說,如何圍繞市場需求積極有效地組織生產、開展銷售,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應當看到,單打獨斗既存在抗風險能力弱、品牌影響力弱、生產銷售難以規模化等弊端,又面臨商家發來的大額訂單難以滿足供貨要求的窘境。
“產業扶貧聯盟”及其聯盟扶貧產品直銷店,順應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扶貧的形勢要求。“扶貧產業聯盟”對西部山區農特產品進行統一定價、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實現了產業發展信息共享、品牌共有、市場共進、銷路共用,打通了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的痛點、難點、堵點,為貧困地區農產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場開辟了新天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央把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作為全面從嚴治黨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 駐村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用激情與赤誠踐行駐村諾言,用拼搏與奉獻、實踐與創新推動脫貧攻堅向前發展,讓一個個鄉村舊貌換新顏,贏得了群眾的信任、社會的認可。
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每一位駐村第一書記對本村有哪些土特產品、優質農產品和產業發展具體情況都知根知底。 第一書記“扶貧產業聯盟”的“抱團取暖”、共同抵御市場風險的做法,不但能讓群眾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市場價格,增強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品牌意識,有利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而且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這不僅能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也加速了鄉村振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