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玲
從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提高農業的供給質量,再到質量興農和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農業亦在經濟整體步入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開啟了發展的新征程。當前,隨著脫貧攻堅任務的階段性完成和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亟須加快推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糧食生產大省,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而糧食生產具有一定特殊性,受自然因素影響大,比較收益低,弱質性明顯。同時,作為一個中部欠發達省份,河南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業占比大,農村人口多,農業生產以農戶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能力較弱,“三農”問題較為突出,鄉村振興任務十分繁重。一方面,河南迫切需要加快農業的轉型升級,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基礎支撐;另一方面,從現實省情出發,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硬性約束和發展階段困難又較多。新時期,如何從農業本身出發,厚植糧食生產優勢及農業發展優勢,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又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從一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大省、糧食生產大省轉變為現代農業強省,是河南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近期頒布的《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河南的基本省情出發,既著眼于農業發展的階段特征和新要求,又著眼于河南的基本省情,努力將糧食生產優勢和農業發展優勢轉化為綜合優勢,探索糧食生產大省的農業高質量發展道路。
一方面,注重打好糧食生產這張王牌。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有關講話精神,把糧食生產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時,轉變發展理念,把糧食生產深度嵌入到現代化大生產環節中,重點圍繞小麥、玉米、稻谷和油料等大宗糧油產品,整合全省在糧食產業已經形成的優勢,以產業鏈整合帶動提升價值鏈和供應鏈,全面提升糧食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由糧食資源大省向糧食產業強省轉變,把約束變優勢。另一方面,注重綠色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和農業多功能的開發。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從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居民對多功能農業發展產生新的需求出發,立足于鄉村特有的農業資源、自然風光、鄉土文化,按照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個性化方向,高質量發展綠色優質和特色農產品,豐富產品供給;加快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和創意農業等鄉村旅游產業,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實現生態地區和沿黃地區的跨越式發展。
在此基礎上,注重分區施策。立足全省特色資源優勢、環境承載能力、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等,推進農業主體功能區建設,優化農業發展的區域空間格局。平原農區距離中心城市較遠,發展鄉村旅游的資源條件也不佳,發展方向主要是通過大規模轉移農村人口,提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水平。今后一個時期,應以龍頭企業和產地市場為核心,通過集聚資源要素,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大宗糧油產品的基地建設。同時,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建設加工中心、物流中心,促進產業集聚、價值提升、利益共享,走規模化、全產業鏈開發路徑。丘陵山區尤其是重點生態區的主要功能和優勢是提供生態產品,這類地區的產業發展方向是綠色生態農業及關聯產業。城市化地區大多位于城市郊區和鄰近地區,這類地區生態承載壓力大,農業空間小,但基礎條件好,對接城市需求和承接城市要素下鄉的優勢突出,發展方向是都市農業、觀光農業和生態休閑農業。此外,無論是糧食還是特色農產品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現代先進生產要素的滲透。《意見》一方面提出實施數字農業建設行動和農業科技支撐行動,一方面通過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的培育,打造高端載體,集聚農業先進生產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