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茜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會上提出:“要通過改革創新,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農”思想中的“農民市場化”和“農民組織化”理論指引下,貴州省農村成功趟出了一條“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成功典范,為全國農村的發展與改革提供了脫貧致富新路子。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白廟鄉賈洼村自2017年開始探索,在學習借鑒貴州省娘娘山農村“三變”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經過3年的試點改革,賈洼村立足城郊區位優勢,按照“政府搭建平臺、企業示范帶動、農戶入股分紅”的思路,引進平涼陽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和宏智建筑裝飾公司等,利用農村“三變”改革,成立采摘園、矮砧密植果園、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脫貧致富之路。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賈洼村依據自身實際,積極盤活閑置資源,由村集體和平涼陽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累計實施土地流轉340畝,成立了賈洼陽光虎山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通過“鄉村休閑旅游+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發展山地采摘、特色養殖、生態農業、休閑觀光等特色農業產業,建成采摘園和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全村已投資3000多萬元,主要發展陽光采摘園和矮砧密植果園。
其中,采摘園利用“三變”改革,將64畝耕地、林地等資源整合變為資產,27戶農戶投入土地變為股東,享受每畝土地保底500元、逐年遞增50元的分紅模式,建成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于一體的賈洼陽光采摘園,目前已開始盈利,其主要優勢如下。
初具規模效益。該園2016年投入建設,如今已初具規模,不僅修建了供觀光采摘的日光溫室19座,連體大棚1座,并配套了相應基礎設施和具有觀光性的特色田園風光。園內不同植株與建筑的完美搭配,減少了人工痕跡,在整體上體現了返璞歸真的自然之美。在溫室內交錯培育種植不適宜于西北地區自然條件的火龍果、蘆筍、香蕉和草莓、籽瓜、圣女果、乳瓜、藍莓、人參果、甜瓜等多樣作物,通過不斷更新和延長作物采摘時間,保持了對游客的長久吸引力。
增值經濟收益。采摘園內已建成電商供應地并開始運營,現售園中的農產品,帶動了園內土地、勞動力、金融、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展現生態優勢。逐步完善綜合娛樂區。陽光采摘園不僅僅滿足于觀光采摘一項,還配套養有孔雀、火雞、駱駝等稀有動物的生態動物園,加之獨具特色的新農村鄉風民居,充滿樂趣,讓游客身心放松、流連忘返。
采用同樣模式的矮砧密植果園于2017年投入建設,該園流轉80戶農戶的土地280畝,并對土地入股的農戶,前3年按每畝550元給予保底分紅,再根據后續盈利情況逐年增加分紅金額。果園積極探索林下種植新路徑,充分發展林菜、林藥、林果等特色農業。陽光采摘園和矮砧密植果園為地處絲路寒區的甘肅省平涼市農村發展現代休閑農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白廟鄉賈洼村利用城郊區位優勢,引進平涼陽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和宏智建筑裝飾公司,開發集花卉種植的繽紛花海、獨具魅力的窯洞民宿、淳樸自然的鄉村風貌于一體的文化生態旅游景點,力求將其打造成崆峒區向外展示自身形象的美麗窗口。該項目主要由“梯田花海+黃土窯洞”和白廟花海觀賞園組成。
梯田花海+黃土窯洞。文化是一個地區的靈魂所在,對于地處黃土高原的賈洼村來說,窯洞承載了黃土高原厚重與古樸的社會文化。為了更好地保護與傳承窯洞文化,賈洼村依托平涼陽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充分發揮賈洼村城郊區位優勢,結合當地人多地少、窯洞零散分布的特點,在窯洞所在荒山流轉集體和農戶土地200多畝。從生態保護開發、發揚地域文化和風俗民情入手,公司投資500萬元修繕窯洞和種植梯田花海,讓原本閑置的荒地和廢棄的窯洞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和配套設施的相繼建成,逐步成為集文化傳承保護開發、生態旅游觀光于一體的“文化生態旅游+荒山+企業+農戶”的旅游目的地。這不僅能讓貧困地區的農民脫貧致富,也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宣揚與傳承。
白廟花海觀賞園。由宏智建筑裝飾公司流轉村集體和農戶土地180多畝,共栽植花卉65萬株,主要打造名貴花卉觀賞及高科技燈會燈展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地。今夏,薰衣草、太陽花、月季花、冰島虞美人、法國小麗花、墨西哥黑心菊等花卉競相開放,匯聚成色彩斑斕的花海,成為賈洼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種文化保護傳承和生態農旅發展相結合的探索之路,為崆峒區村莊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模式。
在推行“三變”改革之前,賈洼村經濟實力弱,農民收入主要依靠耕種土地和勞務輸出,不僅收入方式單一,而且掙扎在貧困線邊緣。自“三變”改革實施以來,賈洼村以豬、牛養殖為主導產業,依托肉牛專業養殖,目前已建立規模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并引進相關企業進行技術指導,推廣適度規模養殖。“全出全進”加強家禽飼養管理,配套水、電、路、自動化調溫設備和糞便處理池設施,做好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養殖技術。
賈洼村以現有養殖業為發展基礎,將農村自然資源、資產資金、人力資本等生產要素整合,由黨支部和黨員干部帶頭,以“農戶+農戶”“集體+農戶”等多樣化的形式流轉土地,將資金和土地入股到新型經營主體,建立了種、養、防、產、供、銷一條龍生態養殖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賈洼村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合作等流轉土地1000多畝。按照“土地入股保底和盈利按股分紅”的方式,引導230戶群眾(其中貧困戶39戶)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參與入股分紅,增加了家庭收入,助推了農戶脫貧,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據悉,每年僅陽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就使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
賈洼村通過黨建政府引導,利用農村“三變”改革,依托平涼陽光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宏智建筑裝飾有限公司等企業,吸納貧困戶和當地富余勞動力就近務工,既帶動了當地農戶發展農家樂,又吸引了本村村民返鄉創業。同時,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參與入股分紅,增加了貧困戶穩定收入。如今的賈洼村,屋舍儼然、設施完善、山綠景美、生態宜居、村富民樂,展現出一幅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麗畫卷。
從賈洼村的成功經驗來看,農村“三變”改革的成功推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企業發揮主體、農民發揮主角作用。政府要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帶動農民積極發揮主角作用,企業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從而處理好村集體、農戶和經營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
總之,賈洼村利用“三變”改革將鄉村休閑觀光、畜牧養殖、林果種植、文化產業旅游等作為群眾致富途徑,發展了鄉村經濟,助推了脫貧攻堅,開啟了偏遠地區鄉村振興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