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徐勇,3*
(1.山西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 太原;2.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精神科,山西 太原;3.山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精神障礙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技術實驗室,山西 太原)
本文主要對自中醫五態人格誕生后的三十多年里的研究進行述評,有關其研究寥寥一百五十多篇,說明國內研究者對其研究的力度不夠,畢竟作為中國本土化的人格量表,應是最契合國人人格特質的,不光是中醫五態人格量表,還有一些應用比較廣泛的本土化測量工具,例如,中國人個性測量表(CPAI)和中國人人格量表(QZPS),有關這兩個量表的研究也不多,這更有力的說明了國內學術界對本土化的人格研究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本來我們相關方面的研究就起步晚,要想彎道超車,研究數量和質量上都必須有所突破,當然,這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多參加國內外高水平會議,加強與國外學術界的交流聯系,畢竟人格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不論是在學習,生活,工作還有臨床和科研當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文化是一組均勻分布在人群中的認知圖式或者是一種價值承諾和道德導向,更類似于在特定環境中體現在個體身上的信仰。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廣泛存在于歐美人群當中,相比之下,世界上大多數人堅持一種更以社會為中心的意識形態[1],把個人經驗嵌套在社會關系網絡中,使這一網絡成為個人自我價值,自我滿足,自我控制和其他特性的中心[2,3],在這種意識形態中,人際關系的義務和忠誠比個人特征更為突出,而自我表達通常也受人際關系的影響,例如,在中國社會,自我肯定是為了促進家庭或集體的利益,在這個模型中,社會網絡通過強化文化價值特征進而來影響人格發展,所以說我們需要探尋我們本民族文化自己的特征,來構建一個符合我們人格特質的理論。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用的比較普遍的人格理論有大五人格、艾森克人格、HEXACO 模型等,尤其是大五人格[4],更像是由現代理性主義行為環境所產生的高度抽象的個人主義人格表達,而不是普遍的人類人格維度模式,盡管其倡導者聲稱該人格模型具有普遍的跨文化適用性,但五因素模型實證研究的樣本主要來自于受過大學教育的北美和北歐人群[5,6],這時,中醫五態人格理論應運而生,它脫胎于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當中,又歷經現代心理測評技術的嚴格檢驗。
中醫五態人格理論是中國大陸廣泛使用的一種通用的心理測評方法,已被寫入中西醫學院校的醫學心理學教材中,1988 年,薛崇成、楊秋莉[7]以“五態人”的陰陽理論為基礎,使用現代心理學測量與統計方法,經標準化工作制訂了“五態性格測驗”(1988),后更名為“五態人格測驗”(2008)[8],這是我國第一個自主編制的本土人格測量工具。該工作經過全國60 余家單位協作,1.5 萬份樣本的施測,建立并修訂了全國、地區、性別、教育程度及年齡等常模,經由國內外心理學界著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嚴格評審,具有較高的信、效度,該測驗內部一致性信度高于 0.7,且專家效度、結構效度及臨床效度都很高[9]。于1988 年正式應用于臨床、科研及社會各領域[10]。五態人格測驗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中醫心理學的發展,測驗應用30 余年得到了本領域的一致認可,被載入《心理學大辭典》,是對《內經》理論的有效發展”[11]。
中醫五態人格理論以“陰陽含量的不同”將人格特質分為“太陽”,“少陽”,“太陰”,“少陰”,“陰陽和平”五種類型,楊秋莉和薛崇成教授將五態人格特征歸納如下[7]:
太陽:傲慢、自用、主觀、沖動、有野心、有魄力、任性而不顧是非、暴躁易怒、不怕打擊、剛毅勇敢、激昂、有進取心、敢堅持自己觀點、敢頂撞等。
少陽:好社交、善交際、開朗、敏捷樂觀、輕浮易變、機智、動作多、隨和、漫不經心、喜歡談笑、不愿靜而愿動、朋友多、喜文娛活動、做事不易堅持等。
太陰:外貌謙虛、內懷疑慮、考慮多、悲觀失望、膽小、陰柔寡斷、與人保持一定距離、內省孤獨、不愿接觸人、不喜歡興奮的事、不合時尚、保守、自私、先看他人之成敗而定自己的動向、不肯帶頭行事等。
少陰:冷淡沉靜、心有深思而不外露、善辨是非、能自制、警惕性高、有嫉妒心、柔弱、做事有計劃、不亂說、不輕舉妄動、謹慎、細心、穩健、有持久能力、耐受性好等。
陰陽和平:態度從容、尊嚴而又謙謹、有品而不亂、不劇有喜怒、喜怒不形于色、居處安靜、不受物惑、無私無畏、不患得患失、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能順應事物發展規律等,是一種有高度平衡能力的性格。
3.1.1 理論研究
中醫五態人格的理論研究主要圍繞五態人格理論及其量表本身的研究,例如“中醫學心理學的氣質學說與《五態人格測驗表的建立》”“五態人格測驗簡版的編制及信、效度分析”、“五態人格測驗的應用情況研究”還有“論《黃帝內經》五態人格與《易經》圓運動的關系”、“中醫氣質學說與五態人格研究”等,這些研究作為之后基礎及臨床上實證研究的根本,重要性不言而喻。
3.1.2 基礎及臨床研究
通過大量查閱文獻,筆者發現有關五態人格的基礎研究多集中在對人群的人格鑒別和甄查[12-14]、中醫體質[15-17]、自殺風險[18]、抑郁情緒[19]、社交焦慮[20]與心理健康[21,22]上,其中也不乏一些有特色的工作,有研究發現,大學生人格特征與顏色偏好存在一定的關系[23],也有研究探討了五態人格的影像學以及神經生理機制,相比于國外有關人格的生物學研究,國內對于這方面幾乎是一篇空白,也就僅限于上述幾篇文獻。在臨床上,有關五態人格的研究比較多,廣泛包含精神、口腔[24]、皮膚[25]、腫瘤[26-28]、慢性疾病等,也有三篇涉及女性疾病類的文章[29-31]。在這些研究中,我們發現多數研究聚焦在精神類疾病和慢性疾病中,例如,在精神類疾病中,精神分裂癥[32]、強迫癥[33]、廣泛性焦慮障礙[34]、失眠癥[35-38]、抑郁癥[39-42]均有涉及,尤其是關于失眠和抑郁癥的研究,更是顯著高于其他精神類疾病的研究,這些研究普遍得出了一個結論:各種類型抑郁癥患者和失眠癥患者在五態人格特質上表現為少陽多陰,而且都與太陰人格特征緊密相關。在慢性疾病中,關注的焦點主要在慢性心衰患者[43]、慢性腎衰患者[44]、糖尿病[45]和高血壓患者[46-48]上,多數文獻顯示了高血壓患者的太陽和少陽人格特質得分偏高,預示具有陽性特征的個體更易罹患這類疾病。筆者進一步發現,雖然五態理論及其量表已經誕生了三十多年,但是在2009 年之前,有關這方面的工作極少,而且研究內容多數集中于理論研究階段,2009 年之后,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研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方面( 基礎及臨床研究),都有了極大的進步。
研究人群廣泛分布在健康群與患病人群當中,健康人群主要集中在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社區老年人[49]、農村外地務工人群[50]、更年期女性[51]和絕經過度期女性[52]、男性戒毒人員[53]、中醫科教人員[54]、汶川北川地震受災群眾[55,56]以及飛行員[57],在這些人群當中,又以大中專院校學生的相關研究居多;患病人群大多集中在精神、口腔、皮膚、腫瘤及慢性疾病等有關人群,具體來講,精神類疾病中的抑郁癥和失眠癥人群以及慢性疾病中的高血壓人群研究更多于其他疾病人群,總的來說,研究人群分布廣泛,從、西南到中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然后再到東南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這說明有關五態人格的研究既表現出時間上人群的多樣性,又表現出空間上人群的連續性。
至今為止,有關五態人格的工作大多數圍繞相關和調查研究展開,僅有一篇比較研究[31]和兩篇關于神經影像學[58,59]、神經電生理[60-63]的研究,我們發現,雖然研究內容比較廣泛,但是研究方法過于局限,這勢必會讓研究結果有所偏倚。
雖然我國本土化的人格理論及其測量工具誕生時間不長,但是,在其相關領域也做出了不錯的成績,相比國外系統的、深層次的理論以及實證研究,我國的科研工作者應當在汲取他們科學的、先進的研究工具和方法的基礎上再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服務于我國當前社會急速發展的需要。
科學研究的終極目的在于盡可能地滿足實際,所以有關五態人格今后的一大研究方向應是不斷修正和完善五態人格理論及其量表并繼續用以各類人群的人格篩查,以便后續更好地服務于大眾。
不管是我國的人格量表亦或是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大五人格、艾森克人格及卡特爾人格量表,主觀性都比較強,缺乏可靠有效的生物學依據,因此我們研究人格特質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有必要將其與不依賴生活經驗的神經活動聯系起來,這就是有關五態人格今后又一大研究方向-人格的分子遺傳學和神經生物學研究,當然在進行這類研究的時候,應當借助先進的研究技術,例如,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儀(PET)、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儀(CT)、腦電儀(EEG)、磁共振(MRI)以及功能性近紅外光譜儀(fNIRS)等。
最后,吾儕輩們理應汲取國內外先進知識,靜下心來搞研究,祝中醫五態人格的研究可以走出國門,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