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盛素芬
通過GPRS 無線網絡遠程實時監測農田基本狀況;運用最新數字技術,一個人就能實現精準控制通風、澆水、遮陽等流程,工廠化育苗;用手機掃描二維碼,農產品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這些神奇的場景,是在鶴城的廣袤大地上日新月異的鄉村生產生活景象。
據鶴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波介紹,近年來,河南省鶴壁市以全國首批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為依托,搶抓5G 等信息技術發展機遇,超前謀劃、先行先試,初步形成了“農田數字化、園區數字化、村莊數字化、政務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數字鄉村模式,有效增強了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堅持高位推動,強化組織保障。鶴壁市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鶴壁調研時的講話精神,把農業信息化和數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工作全力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數字鄉村建設,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和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并列入政府目標管理,為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
堅持示范帶動,強化模式推廣。鶴壁市重點實施了四項工程。一是實施“數字農田”工程,推進糧油綠色高效發展。依托“風云三號”氣象衛星,采用國際先進的“星陸雙基遙感協同反演技術”,建立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采集系統,集成構建了“1 平臺7 系統”農田大數據支撐體系,開展農情監測、智能監控、防災減災、測產評估等農業生產大數據服務,實現了農業生產指導服務的在線化、遠程化、智能化。二是實施“數字園區”工程,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在蔬菜生產園區應用溫室大棚智能感知與自動控制系統;在規模化標準養殖園區推廣物聯網環境智能監控系統,實現了精細飼喂、疫病預警和高效繁育。依托京東電商平臺,打造“鶴壁優品”電商品牌,飲馬泉、淇花等128 家企業入駐“京東·鶴壁優品”特產館。三是實施“數字村莊”工程,推動鄉村治理便捷高效。通過建設“數字鄉村綜合服務中心”,實現了鄉村黨務、政務、村務等管理服務在線化;淇濱區桑園、淇縣涼水泉等村的鄉村旅游管理服務,實行掃碼訂餐、掃碼購物、掃碼講解、掃碼住宿等數字化管理,實現了鄉村旅游“一碼通”便捷服務。四是實施“數字政務”工程,推動決策管理科學精準。建設了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實現了農產品從生產管理、投入品監管、檢測檢驗、超標預警、安全追溯等監管環節的智能化、網絡化、可視化。建立了“藍天衛士”遠程監控系統,布設監測站點344 個,全方位、全天候、全角度監測秸稈火情,提高了監控水平和時效,實現了秸稈禁燒零火點目標。
堅持產業驅動,強化裝備支撐。鶴壁市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廣力度,引導大型傳感器制造商、物聯網服務運營商、信息服務商等入駐鶴壁,河南首個5G 產業園在鶴壁落地并簽約入駐企業259 家,華為在鶴壁布局了數字鄉村等兩個實驗室,淇濱區被列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大力發展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農業智能裝備為主的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產業,推動了農業農村數字產業的創新應用,為數字鄉村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撐。
堅持多元聯動,強化機制創新。鶴壁市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業信息化領域,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互利共贏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按照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思路,建立了“公益+市場”農業信息化服務運行機制;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京東、阿里、騰訊等知名企業和平臺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形成了多元聯動的數字鄉村發展新機制。
張波表示,下一步,鶴壁市將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不斷完善各項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規范,有序推進數字鄉村行動進程,推動鶴壁農業信息化和數字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