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琳
(江蘇省中醫院老年科,江蘇 南京)
吞咽障礙(Swallowing disorder)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由于攝食-吞咽過程中的一個或多個階段受損,而導致吞咽困難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后遺癥之一,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干預,不僅易引起患者出現嗆咳、咳嗽咳痰等情況,還容易導致患者誤吸、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延長住院時間,影響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及家屬的康復信心,甚至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國內已有研究結果示,高齡腦卒中患者發生吞咽障礙的幾率約為55.11%[1]。因此,對于吞咽障礙的老年患者,進行早期的康復護理十分必要。我科收治一名腦卒中恢復期伴有吞咽障礙患者,經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患者吞咽障礙明顯好轉后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患者,男,80 歲,因“右側肢體活動不利5 年余,頭暈半月”于2020 年01 月收治入院。患者5 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肢體無力,不能站立、行走,診斷為“中醫:中風;西醫:腦梗死”,經積極治療后,遺留右側肢體無力,行走困難,吞咽障礙,后多次住院治療。半月前患者出現頭暈加重,出現一次跌撲,無暈厥、言語不利加重等情況,為進一步治療,門診以“中醫:中風病(脾腎虧虛證);西醫:腦梗死后遺癥”收入我病區,入院時,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右側肢體乏力,精細活動不佳,行走不穩,偶有頭暈,無明顯頭痛,未有黑朦暈厥發作,飲水嗆咳,咳嗽咳痰不顯,無胸悶心慌胸痛,無視物旋轉,無惡心嘔吐,無惡寒發熱,納寐尚可,夜尿頻數,大便偏干,2 日1 行。患者頭顱MR 示:1、右側小腦半球、雙側基底節區、放射冠陳舊性腔梗;雙側大腦半球腦白質缺血性改變;腦萎縮;2、雙側乳突炎癥。查體見:咽反射減退,右上肢肌力為4+級,肌張力稍有增高,右下肢肌力為4 級,左上肢肌力為5-級,肌張力稍增高,左下肢肌力為5-級,右側肢體深淺感覺稍減退,腱反射正常,雙手無靜止性震顫,左側巴氏征(-),右側巴氏征(±),左側掌頜反射(+),戈登征(-),跟膝脛試驗正常。患者理解力、定向力、計算力及記憶力均有所下降。吞咽功能:飲水嗆咳,改良洼田飲水試驗的測試結果為III 級,GUSS 吞咽功能評估為13 分。入院后主要給予完善檢查、控制血壓及血糖、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營養神經和對癥治療,并予每日行吞咽障礙康復訓練,患者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癥狀減輕,出院時患者改良洼田飲水試驗的結果為I 級,GUSS 吞咽功能評估為17 分,血壓、血糖均控制穩定,住院19 天康復出院。
入院當日即予患者進行吞咽功能的評定。(1)反復唾液吞咽測試:協助患者坐于床邊,護士將指尖置于患者的喉結及舌骨位置,囑患者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反復吞咽的動作,吞咽時,喉結及舌骨隨吞咽運動越過手指,向前上方移動后再復位,護士計算患者30 秒之內吞咽的次數并記錄。該患者在30 秒內完成5 次吞咽過程,測試通過,可行下一步檢查。(2)改良洼田飲水試驗[2]:①協助患者取坐位,囑患者喝下2 勺溫水,該患者未出現嗆咳等不適,行下一步檢查。②準備30mL的溫開水,囑患者像平常一樣喝下,記錄飲水的情況。該患者能一次喝完30mL 溫水,但出現嗆咳,可判斷該患者的洼田飲水試驗結果為III 級,確定有吞咽障礙,繼續予患者行GUSS吞咽功能評估。(3)GUSS 吞咽功能評估量:①間接吞咽測試:該患者有保持15 分鐘注意力的能力,能主動咳嗽、清嗓子2次,并能夠成功吞咽口水,可進行直接吞咽測試。②直接吞咽測試:先使用糊狀食物進行測試,患者能成功吞咽,無咳嗽,無流口水,未發生聲音改變。再予液體食物進行測試,患者能成功吞咽,無流口水,進食3 分鐘內出現咳嗽,未發生聲音改變,可判斷該患者的GUSS 吞咽功能評估結果為13 分,推薦進食糊狀食物。
(1)舌運動操。①進行微笑、皺眉、鼓腮、伸舌訓練和雙側面部按摩,每日3 次,每次20 回。②頂舌:閉口,用舌尖頂左內頰,頂右內頰,交替進行。③伸舌:將舌伸出口外,舌尖向前、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盡力伸展。伸舌不充分時用紗布裹住舌尖輕輕牽拉,然后讓患者用力縮舌。④繞舌:以舌尖舔吮口唇,向左、向左右360 度環繞。⑤用壓舌板抵抗舌根部,練習舌根抬高。(2)發音練習。發音練習應由簡單到繁雜,反復練習,先從單音訓練開始,夸張做發輔音d、t、g、k 的動作,發每個音時要連續做。單音訓練熟練后可進行短詞訓練,發“咚隆隆、滴嚦嚦、當啷啷、嗒啦啦”音,音由慢到快,由低到高,加強舌頭的靈活度[2]。(3)呼吸、咳嗽練習。依次做吸吮、張口、閉口、鼓腮、吐氣動作,以鍛煉頰部肌肉及口輪匝肌,并指導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該訓練促進喉部閉鎖,提高咽部清除能力[3]。(4)口咽部冷刺激。對口咽部使用冰凍棉棒涂擦刺激。在空腹時或餐后2 小時進行訓練,訓練前協助患者坐于床邊,囑患者張大嘴巴,用冰水浸濕的棉棒先擊打唇周皮膚及雙側頰部各10 次,再反復涂擦患者的軟腭、腭弓、咽后壁及舌根處,進行反復刺激,每涂擦一個部位后,囑患者做吞咽動作。訓練過程中,若患者感到惡心不適、嘔吐等情況,應立即停止,休息片刻后繼續訓練[4]。(5)空吞咽及輪換吞咽訓練:患者取坐位,先進行連續8-10 次的空吞咽,后吞咽2mL 的溫水,再次進行空吞咽8-10 次,每日2 次[5]。該患者能較好的配合護士進行基礎口腔訓練,每日定時完成練習,并能在空閑時,由家屬督促進行發音練習和呼吸練習,主動性較強,患者及家屬對該訓練效果滿意。
(1)攝食環境:進食時應保持病房安靜,讓患者專心進食。患者在家有邊看電視邊吃飯的習慣,指導患者在進食前關閉病房電視,且勿與他人交談,避免分心。(2)攝食體位:指導患者端坐在桌邊進食,頸部稍前屈,吞咽時采用低頭的姿勢,可將前咽壁的食物向后推擠,避免食物殘留在口腔中引起嗆咳。進食后應保持坐位或半坐臥位至少20 分鐘,以防發生誤吸[6]。(3)食物:為患者準備的食物,應粘性適當、不易松散且密度均勻,通過食管時不易在粘膜上殘留,以各種蔬菜泥、濃稠的碎肉粥、無刺的嫩魚片、老酸奶等糊狀食物為佳[7]。食用黏稠的糊狀物,可減緩下咽的過程,降低病人發生嗆咳的幾率,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提高患者吞咽的安全性[8]。該患者有2 型糖尿病史多年,應同時避免進食含糖量高的食品。
吞咽障礙作為老年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該患者5 年前腦卒中發病后,曾留置鼻胃管進行管飼飲食,經治療病情穩定后,逐漸恢復為經口進食,但時有嗆咳,導致進食量有所減少。與患者及照顧者懇談后,為其展示成功案例,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康復訓練,充分調動了患者及照顧者的積極性,緩解了患者的心理障礙,增進患者的康復信心,使其能主動參與訓練。
本案例通過個性化的康復護理訓練,改善了該患者的攝食和吞咽能力,使患者能夠在照顧者的看護下自主進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經過住院期間的康復護理,患者吞咽障礙明顯好轉,出院前再次對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評定,洼田飲水試驗結果為I 級,GUSS 吞咽功能評估為17 分,患者及家屬對康復護理的效果滿意。對于合并有吞咽障礙的老年腦卒中患者,對吞咽障礙給予針對性的康復護理,有利于患者保持經口進食,確保營養供給,并能預防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繼而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增強患者及家屬的康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