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峰
進口煤作為我國煤炭產銷市場的補充力量,對國內煤炭產業起到了一定的調劑作用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決定了煤炭能源的重要地位。我國的煤炭產銷市場以國內煤炭占主導,進口煤為補充。進口煤作為我國煤炭產銷市場的補充力量,對國內煤炭產業起到了一定的調劑作用。近幾年來,受到貿易限制、產業升級、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進口煤市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但是,從長遠來看,利用進口煤炭調節和優化國內煤炭產業是一個長期策略,不會因短期限制政策所改變。
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偏西偏北,即“西北富、東南貧”;而煤炭消費主要地區在東南部經濟較發達地區,即“西北小、東南大”,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水路或鐵路運輸才能到達消費終端企業。由于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內陸運輸的效率不高,導致國內煤炭運輸和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形成了國內煤炭產銷區的矛盾。
針對我國東南地區煤炭消費終端企業的用煤需求,僅憑當地的煤炭產量難以滿足。同時,由于國內煤炭存在運力不足等問題,西煤東運和北煤南運也難以滿足,這些地區的企業只能通過采購澳洲、印尼、俄羅斯等地區的進口煤來補充用煤缺口。
(1)進口動力煤。我國進口動力煤主要原產地為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俄羅斯、菲律賓。從趨勢上看,我國進口動力煤產地的主力在不斷變化。在對印尼煤的進口方面,一方面由于印度尼西亞本國火力發電消費需求上升,減少了出口比例;另一方面我國對進口煤質量管控日益嚴格,許多電廠要求采購優質的高卡動力煤,印尼煤出口我國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對澳洲煤的進口方面,由于近年來我國港口對澳大利亞原產地煤炭的靠卸、報關限制,我國進口澳洲煤比例呈下降趨勢。
根據IHS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進口澳洲煙煤數量同比下降了15%,進口印尼煙煤數量同比下降了9%。但與此同時,進口印尼褐煤的數量增加了15%。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動力煤2.2億噸。其中,進口印尼動力煤1.4億噸,進口澳洲動力煤0.5億噸,印尼和澳洲動力煤合計占比超過我國進口總量的85%。
(2)進口煉焦煤。我國進口煉焦煤主要原產地為澳大利亞、蒙古。此外,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也是我國煉焦煤進口的主要原產地。近年來,我國進口澳大利亞煉焦煤的增長趨勢較為明顯。我國進口蒙古國煉焦煤的比例,隨著蒙古國內政策及運輸的變化而變化。總體而言,由于進口焦煤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我國近年來進口煉焦煤的數量不斷攀升,甚至沒有受到進口煤貿易限制政策的影響。
根據IHS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進口澳洲煉焦煤數量較上一年同期增長了12%,進口蒙古國煉焦煤數量同比增長了27%。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煉焦煤7466萬噸。其中,進口蒙古國煉焦煤3377萬噸,進口澳大利亞煉焦煤3094萬噸,蒙古國和澳大利亞煉焦煤合計占比超過我國進口煤總量的85%。
(1)價格優勢。我國主要的煤炭生產地區和消費地區并不對應,北方的煤炭運往南方需要較高的運費。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動力煤消費終端,如發電廠、水泥廠、造紙廠等,海運流通效率高,利用當地的地緣、港口等優勢從澳洲、印尼等國采購進口煤炭,煤炭流通成本低,對比其采購國內煤更具成本優勢。以2020年二季度為例,受疫情和通關政策的影響,澳洲5500大卡煤炭FOB價格徘徊在每噸40美元以下,而北方港口國內煤價格高居每噸550元人民幣以上,成本差價一度高達200元人民幣以上,進口套利空間巨大。因此,對于東南沿海的動力煤消費終端來說,進口動力煤的價格優勢不可取代。
(2)指標優勢。隨著國家環保政策日趨嚴格,我國許多地區對清潔能源的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煤炭而言,要求煤炭低硫、低灰,以降低燃燒對大氣環境的污染。目前,我國進口煤資源均具有低硫、低灰的優勢。如,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出運的標準5500大卡煙煤,硫分典型值為0.8%,灰分典型值是21%。印尼標準3800大卡煤炭,硫分典型值僅0.35%,灰分典型值僅6.5%,優于我國北方產區的國內煤指標。此外,氯離子等微量元素指標,也較國內煤具有較大的優勢,更加符合環保部門的要求。因此,在環保要求嚴格的地區使用進口動力煤,或者將其與高硫、高灰的國內煤炭混配,是動力煤消費終端的必然選擇,也是環境保護的必然選擇。
相對于動力煤來說,我國市場對進口焦煤的依賴性更為明顯。與國內焦煤相比,澳洲進口焦煤的強度指標較好、煤質較優、含硫指標也較低,一定程度上成為國內鋼廠等煉焦煤銷售終端的剛需。據山西焦煤集團的統計,國內鋼廠采購澳大利亞進口焦煤的主要考量如下:一是進口焦煤的質量、指標優勢;二是與必和必拓、力拓等主要澳洲礦方存在焦炭、鐵礦石等其他原材料的采購交易安排,便于達成一攬子談判協議;三是進口焦煤作為國內焦煤不可缺少的補充,可以緩解鋼廠在旺季時原料不足等問題。
近年來有針對進口煤炭的港口、海關通關等各種政策限制,但進口煤對我國煤炭市場所起到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目前全世界探明的煤炭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依次是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澳洲和南非,這六個國家探明的煤炭儲量占全球煤炭總儲量的75%左右。其中,我國探明的煤炭儲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與此同時,我國的煤炭消費量占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約50%。雖然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天然氣、風電、核能、水電等新能源,但上述新能源消費量占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不足20%。由此可見,煤炭仍然占據中國能源消費的主導地位。考慮到上述能源結構特點,進口煤炭對國內煤炭的補充、調劑功能將繼續發揮作用。
科技的進步將逐步改變人們對煤炭作為高能耗、高污染能源的固有印象。以日本為例,許多大型的日本能源集團,如IDEMITSU(出光集團),都設有專門的煤炭研究所,對世界各地上百種煤種進行采樣分析,以期獲得更優的煤炭燃燒方案。實際上,在日本,通過提高燃燒效率,煤炭對環境的影響可以達到與燃燒天然氣同等水平。當然,這也與日本長期采購高質量的煤炭有一定關系。日本長期自澳大利亞采購高卡、低硫、低灰的優質煤種NEWC,該煤種熱值典型值為6000大卡,硫分典型值為0.6%,灰分典型值是13%,更加清潔和環保。此外,煤炭也可以作為化工原料,以中國石化為例,茂名、安慶、巴陵等地的化工廠均使用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煤制氫、煤制甲醇等工藝較為成熟,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因此,對于進口煤市場而言,一方面要進一步引進低硫、低灰的優質環保煤種,另一方面應當不斷強化煤炭的高效燃燒和使用技術,促進煤炭清潔高效使用。
我國的煤炭市場以國內煤產銷為主,進口煤炭僅作為國內煤炭的調節和補充。但是,近年來各地對進口煤的限制政策不斷升級。這一方面由于國內對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對進口煤炭的質量和環保微量元素的檢測所需時間加長,另一方面與近年來不斷升級的國際貿易沖突有關。相應的,我國對進口煤炭限制政策也處于不斷升級的狀態。2015年初,要求所有進口煤炭必須在卸港檢測五項微量元素,檢測不合格將進行退運處理;2017年7月,限制部分二類進口口岸經營煤炭進口業務;2018年4月,首度對部分一類口岸的進口煤進行限制;2018年11月,海關在江蘇、廣東召開會議,限制2018年全年進口總量;2019年1月,南方及華東部分港口不同程度地限制澳煤卸貨、通關,這是國內港口首次針對特定原產地的煤種實施限制政策。今年以來,受疫情和進口額度的限制,全國僅少數港口允許進口煤炭船舶的靠卸和報關。
進口限制政策對進口煤價格的影響也極其顯著。受進口額度影響,國內的煤炭消費終端被迫與國外礦山解約,進口煤炭成交數量顯著下降。今年,紐卡斯爾澳洲標準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持續在每噸40美金以下,處于近5年來的低谷。
但是,針對進口煤炭的政策只是階段性的限制,并不會持續存在。一是進口煤炭在價格上、指標上對國內煤炭產銷市場的補充作用不可取代,尤其是來自澳大利亞等國的優質進口煉焦煤,是中國鋼廠等煤炭消費終端的剛需。二是從長遠上看,不論是疫情對需求端的影響,還是目前國際貿易沖突問題,都不會一直持續,進口煤炭市場價格終將恢復至正常水平,與國內煤炭價格相呼應。
進口煤的引入降低了國內用煤終端的成本,同時,在進口煤炭的競爭壓力下,也促使國內煤炭企業向國際先進的能源企業學習,強化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實現對煤炭的高效、充分利用。在煤炭的開采、篩選、加工、提煉等各個環節提高產業效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從這個角度上看,引入進口煤對我國煤炭產業的升級,能夠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總之,進口煤炭對我國煤炭產銷市場的補充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進口限制政策對進口煤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今后,進口煤市場應繼續發揮其對國內煤炭市場的補充、調劑作用,引進低硫、低灰的綠色環保煤種,不斷推動產業優化升級、能源高效利用,真正實現綠色、節能、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