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偉 蔣海峰 陳璐璐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分公司,江蘇南京211100)
國際能源形勢愈發緊張,我國對分布式電源,如光伏、風電、水電等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人們對新能源的需求也在逐年攀升。隨著新能源的不斷接入,分布式電源的優勢更加明顯,主要體現在其接入的靈活性,并減少了傳統能源損耗和環境污染。
圖1為接有分布式電源的配電網簡化圖。

圖1 接有分布式電源的配電網簡化圖
根據圖1可以分析得出:(1)當f1發生故障時,傳統保護可以有效切除故障,但是因為DG的存在,會導致DG右側孤島運行;(2)當f2發生故障時,即使保護1及保護2動作也無法切除故障,導致重合閘失敗,加重了故障帶來的影響;(3)當f3發生故障時,因整定值要考慮到DG的影響,可能會導致相鄰保護誤動;(4)當f4發生故障時,因DG的接入,可能會導致保護4失去選擇性,進而造成保護范圍擴大。
綜上分析得出,因DG的接入,其對保護的影響主要為:(1)保護靈敏度下降;(2)DG下游的保護與上級保護失去配合;(3)DG上游的保護失去選擇性。
為了避免傳統算法因整定值固定不變而不能適應DG接入帶來的影響,本文提出了基于自適應算法的電流速斷保護方案。其原理是通過廣域信息搜集配電網絡的運行狀態以及DG接入的信息,實時計算所保護線路末端故障電流Ifault,并根據此值整定自適應速斷值。

式中:Zd為線路阻抗;Zs為配網系統阻抗;Kk為可靠系數;Kd為故障系數;Es為電網電勢為實時計算得到的線路末端短路電流。
圖2為系統不同狀態下的等效圖。
圖2中,Es、ED為等值電源,ΔUs為故障分量,ΔIs為電流故障分量。設定AB全長為L,α=ZAf/ZAB,0<α<1。當圖2中F點出現接地故障時,自適應速斷整定值為:

圖2 系統等效圖

故障電流為:

式中:Zs為系統等效阻抗;U1為保護1測得相電壓;I1為保護1處測得相電流;Zcf1為保護1處與故障點間的阻抗;EF1為保護1后側配網電勢;Icf為保護1處故障電流。
令Iaop1=Icf,即正常Krel取1.1~1.3,從而α<1,意味著自適應過流保護范圍與取決于Krel。本文取Krel=1.1,α=0.9。
當α′>α時,若故障發生點位于保護1的保護范圍之外,保護1將可靠不動作。
因此,保護1保護線路AB全長的αL部分;相應地,保護2保護線路BA全長的αL部分。
圖3為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模型,設置系統內部等效電抗為Lsmin=0.000 29 H,Lsmax=0.000 4 H,額定電壓為10.5 kV,容量為500 MVA。設置架空線AF全長4 km,AB、BC全長2 km,阻抗為X=0.347 Ω/km,R=0.27 Ω/km;設置電纜線路FG全長6 km,CD全長7 km,阻抗大小為X=0.093 Ω/km,R=0.259 Ω/km;DG采用受控電流源,負荷為恒阻抗模型。

圖3 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模型
若圖1中設定的DG上游f2點發生瞬時故障,那么傳統保護不能識別故障點是在DG上游或者下游,所以保護2的原理采用自適應方案,保護2動作波形如圖4所示。

圖4 保護2動作波形
從仿真結果分析得出,針對DG上游故障,自適應算法能夠可靠地動作跳閘,保證了保護的選擇性和靈敏性,并重合成功,同時還能夠確保上下級保護的有效配合。
針對分布式電源接入系統后對配電網保護系統產生的影響,本文提出了基于廣域信息采集的自適應整定算法,并通過建立PSCAD/EMTDC平臺仿真模型,驗證了該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