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征 覃 洋
(國電福州發電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309)
我國對燃煤火電污染物排放的環保要求日益嚴格。201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煙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要求:“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燃煤電廠標態干煙氣中顆粒物、SO2、NOx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 mg/m3、35 mg/m3、50 mg/m3,簡稱超低排放。”[1]目前我國燃煤機組的脫硝系統主要采用SCR脫硝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指在O2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用還原劑(如NH3等)將煙氣中的NOx還原為無害的N2和H2O的工藝[2]。
燃煤電廠為保證凈煙氣NOx濃度超低排放達標,需對鍋爐煙氣排放進行超高精度控制,但由于SCR脫硝法反應復雜,脫硝效率受到催化劑活性、NOx濃度測量穩定性、煙氣流量及流速、爐膛風量、脫硝入口溫度、還原劑品質及使用量的影響,大多數采用傳統PID控制方法的脫硝自動控制系統無法長期穩定運行。眾多燃煤電廠被迫選擇使用過量噴氨的方式,以確保污染物排放達標。過量噴氨的脫硝方式,將導致機組運行經濟性下降,同時易造成脫硝系統下游設備(如空預器、電除塵器)堵塞等故障,給機組運行帶來安全隱患。
針對傳統PID控制方法在火電機組脫硝系統中自動控制效果差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基于MPC的火電廠脫硝控制系統優化方法。經實踐應用證明,MPC可實現對機組噴氨量的精準控制,有效控制脫硫出口凈煙氣NOx的排放,降低脫硝出口氨逃逸量,緩解脫硝系統下游設備的堵塞壓力,提高機組運行的經濟性及安全穩定性。
某電廠2號機組為600 MW燃煤汽輪發電機組,鍋爐為超臨界壓力、循環泵啟動系統、前后墻對沖燃燒、一次中間再熱、單爐膛平衡通風、固態排渣、全鋼構架直流爐。
脫硝系統采用SCR法,設計脫硝效率可達80%,催化劑層設計為兩層運行、一層備用,催化劑采用蜂窩型式。SCR法所用還原劑來自尿素水解反應器加熱生成的氨氣。SCR反應器分左右兩臺設置于省煤器出口與空預器入口之間,反應器斷面尺寸為15 150 mm×11 100 mm,高約18 800 mm。
脫硝CEMS 系統采用西克麥哈克儀器有限公司的SMC-9021系統,脫硝入口采用SICK S710煙氣分析儀,脫硝出口采用SICK GMS810煙氣分析儀。
DCS控制系統采用西屋控制有限公司的Symphony集散控制系統,包括DAS、FSSS、SCS、ECS、MCS(含FSCS、FSSS等)子系統。
該電廠2號機組自2010年脫硝系統改造以來,使用傳統單回路PID控制方法,將脫硝出口NOx作為控制目標進行控制,但實際控制效果較差,導致運行人員被迫頻繁手動干預進行過量噴氨,以確保凈煙氣NOx排放達標。長期的過量噴氨,增加了尿素原料的消耗,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升高;過量的氨氣會在脫硝系統下游設備(空預器、電除塵)生成硫酸氫氨凝結物,使設備存在堵塞、腐蝕的安全隱患。因此,脫硝控制系統迫切需要進行優化改造,以保證自動噴氨的可靠投入,實現噴氨量的精準控制,降低脫硝出口的氨逃逸量,保護脫硝系統下游設備的健康運行,確保凈煙氣NOx排放達標。
經分析總結,傳統PID控制法在該電廠2號機組脫硝控制系統中難以實現噴氨量的穩定投入的原因如下:
(1)脫硝系統出口NOx測量值與脫硫系統出口凈煙氣NOx測量值(環保測量值)不一致,存在“倒掛”現象。脫硝出口煙道截面巨大,實際運行中煙氣偏流嚴重,導致脫硝出口煙道NOx分布均勻性差;而脫硝系統兩側出口NOx采樣測量方式較為落后,均使用單點采樣探槍進行采樣,采樣結果代表性較差。
(2)脫硝系統采用6組渦流混合型AIG均等布置于上升煙道中,粗獷的布氨風格造成脫硝出口煙道氨逃逸嚴重,局部區域氨逃逸峰值高達4.23 mg/m3。
(3)脫硝CEMS系統的吹掃對脫硝出口NOx的測量存在極大干擾。為防止脫硝出口煙氣采樣裝置堵灰,脫硝CEMS系統每隔4 h利用儀用空氣對煙氣采樣裝置吹掃一次,而脫硝系統NOx測量值則在吹掃期間失真。
從圖6可以看出,在橡木桶陳釀前期,獼猴桃果酒中的酚類物質含量迅速減少,原因主要是酒液中的溶解氧與酚類物質發生了氧化聚合反應,形成了復雜的化合物;隨著陳釀的進行,酒液中的溶解氧趨于穩定,酚類物質含量變化也逐漸趨于平緩[34]。隨著陳釀的進行,帶有苦澀味道的酚類物質逐漸氧化聚合,形成一系列的低聚合化合物,使得獼猴桃果酒的口感變得逐漸醇厚。
(4)環保考核目標與傳統PID脫硝法的控制目標存在脫節。傳統PID脫硝控制法控制的是脫硝島出口NOx,而脫硫塔出口凈煙氣NOx才是環保考核目標,NOx測量值由于存在“倒掛”現象,難以通過脫硝出口NOx的自動調整實現對脫硫出口凈煙氣NOx的穩定控制。
(5)如果以脫硫出口凈煙氣NOx作為傳統PID脫硝法的控制目標,煙氣需要經過脫硝島、空預器、電除塵器、引風機、脫硫塔,整個煙氣排放過程耗時較長,被控對象存在嚴重的大時延,難以實現有效可靠的精準控制。
(6)催化劑的鈍化與中毒,導致NOx脫除量降低。在理想狀況下,催化劑將在無限長的時間內降低NOx的排放,但是在實際的SCR裝置運行過程中,總會由于煙氣中的堿金屬/砷/催化劑的燒結、催化劑孔的堵塞、催化劑的腐蝕以及水蒸氣的凝結和硫酸鹽、硫銨鹽的沉積等原因,使催化劑活性降低或中毒[3]。
該電廠通過脫硝流場優化改造、氨氮一體化網格取樣測量裝置改造,增加外掛模型預測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系統,以實現脫硝自動控制優化。
(1)通過在脫硝入口煙道中布置多組導流板,在水平煙道內加裝三角形大范圍混合裝置,實現煙氣大范圍混合,提高脫硝煙道NOx濃度場、溫度場在不同負荷下的均勻性。
(2)將渦流混合型AIG更換為格柵型AIG,從而實現布氨均勻性。
(3)將脫硝出口采樣裝置改造為氨氮一體化網格取樣測量系統,改善脫硝CEMS系統的測量結果代表性。
MPC輸出如圖1所示。

圖1 MPC輸出
(1)將脫硫出口凈煙氣NOx濃度值、脫硝出口NOx濃度值一并納入控制目標,設定脫硫出口NOx控制優先級高于脫硝出口NOx,形成串級控制。
(2)建立脫硫出口NOx與脫硝系統運行參數間的完整模型,通過MPC預測脫硫出口凈煙氣NOx濃度的波動趨勢,解決了被控對象(脫硫出口NOx)測量時延大的問題。
(3)多變量預測控制算法由于在西屋控制有限公司的Symphony集散控制系統上難以實現,所以選擇算力強大的工控機外掛MPC系統,通過DCS-COM通信卡件,利用MODBUS通信采集脫硝系統及凈煙氣NOx等相關數據,辨識后在外掛MPC系統中建立優化模型,通過模型實時計算獲得當前工況的最優指令并送至DCS,指導DCS實現脫硝噴氨自動控制。
(4)尿素水解的氨氣混合物由于雜質較多,脫硝系統長期投運后,噴氨調節閥易受雜質影響而發生調節特性的改變,為保證噴氨流量穩定并克服噴氨調閥到凈煙氣NOx純延遲大的問題,增加內回路流量PID控制。
(5)脫硫出口相較于脫硝出口,煙氣中的NOx混合更加均勻,故而凈煙氣NOx測量代表性高于脫硝出口測量值NOx。當脫硝CEMS吹掃時,通過辨識脫硫出口NOx的變化趨勢,獲得實時NOx模型輸出值,從而代替吹掃期間的脫硝出口NOx失真值,有效解決CEMS吹掃失真問題。
(6)為保證脫硝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設置多種MPC保護措施:1)MPC外掛服務器獨立于DCS,保留DCS原有控制邏輯;2)當MPC與DCS通信中斷時,在DCS畫面上進行光字牌報警,并將控制切回DCS方式控制;3)MPC外掛服務器實時檢測DCS發送過來的參數品質,若檢測到任一數據點位為壞品質,則立即將控制方式切換至DCS常規控制,同時在DCS上進行光字牌報警。
脫硝自動控制經過MPC系統的優化后,當機組負荷較為穩定時,凈煙氣NOx濃度波動范圍不超過±5 mg/Nm3;當機組負荷大范圍波動時(或AGC模式下),凈煙氣NOx濃度波動范圍不超過±8 mg/Nm3。同時,在脫硝出口NOx濃度測量出現突變故障或失真時,MPC系統能夠根據凈煙氣NOx濃度的變化趨勢及時修正噴氨流量的控制指令,保證煙氣排放達標,避免被環保考核。具體應用情況如下:
(1)在機組負荷較平穩時,MPC優化下的脫硝噴氨量能夠自動穩定投入,且凈煙氣NOx最大波動幅度不超過±5 mg/Nm3。負荷較平穩階段控制效果如圖2所示,當負荷從368 MW下降至356 MW的過程中,凈煙氣NOx變化平穩,波動最大值為4.57 mg/Nm3。
(2)在鍋爐負荷大幅度波動階段,MPC優化下的脫硝自動控制依然能夠穩定投入。大幅度變負荷階段控制效果如圖3所示,負荷從362 MW升到412 MW后又下降至372 MW,最終上升至409 MW的全過程中,凈煙氣NOx波動幅度不超過±5 mg/Nm3,波動最大值為3.11 mg/Nm3。

圖2 負荷較平穩階段控制效果
本文通過分析某電廠2號機組噴氨自動控制所存在的問題,運用MPC對SCR參數進行辨識建模并預測控制,所建模型時延小且能準確反映實際值的變化情況,具有較好的動態響應速度。經MPC優化后的脫硝自動控制系統在電廠應用效果良好,利用MPC能有效降低凈煙氣NOx的波動幅度,實現對噴氨量的及時精準控制,極大地緩解了脫硝系統下游設備的堵塞壓力,有效減少了機組運行成本,提高了脫硝系統自動控制水平。

圖3 大幅度變負荷階段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