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學知識來源于人們長期對自然界的觀察和研究,而物理知識又應用于很多的行業和日常生活。下面通過兩道例題來具體分析。
例1 (2018 .荊州)如圖1所示是蒙華鐵路荊州段長江大橋施工現場,工程師用起吊裝置在江中起吊工件。已知工件重4 000 N,每個滑輪重500 N,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 500 m/s。在水面上用超聲測位儀向江底的工件垂直發射超聲波,經過0.02 s后收到回波。(不計繩重和摩擦,取g=10 N/kg,p水=1.0×103 kg/m3)
(1)求工件在水下的深度。
(2)不計工件的高度,求水對工件產生的壓強。
(3)當工件在水面下勻速上升時,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500 N,求工件的體積。
解:(1)工件在水下的深度s=vt = 15 m。
例2(2017.-煙臺)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全長5.6 km,由33節沉管和“最終接頭”組成。33節沉管已經全部成功安裝,只剩E29和E30之間留有十多米的空隙,這就是“最終接頭”的位置。“最終接頭”的質量約為6.0×106 kg,雖然和之前的沉管相比小了很多倍,但入水后受洋流、浮動等因素影響,姿態會發生變化,安全平穩地把接頭吊裝到約30 m深的海底是十分艱難的過程。據悉“最終接頭”由“振華30號”吊裝船吊裝(如圖2),通過系列平衡調整,從9時整,“最終接頭”從距離水面20 m高處勻速下放,9時12分,開始入水,完全入水后,吊鉤對“最終接頭”的拉力為2.0×107 N左右,12時,“最終接頭”下沉到位。吊裝起重機的機械效率約為80%。(g取10N/kg,p海水取1.0×103 kg/m3)求:
(1)“最終接頭”下沉到位后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
(2)“最終接頭”的平均密度。
(3)吊裝起重機的最大輸出功率。
解:(1)由題意可知,“最終接頭”下沉到位后下表面距離水面^ -30 m,則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p=10海水gh=3×105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