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明鄉風建設是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鄉風養成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繁榮穩定,有利于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質量和水平。為此,筆者通過調查研究,針對靈臺縣文明鄉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農村文明鄉風建設是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鄉風養成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繁榮穩定,有利于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質量和水平。現就靈臺縣在文明鄉風建設方面存在問題和對策措施分析如下。
一、存在問題
(一)陳規陋習根深蒂固,破解措施不夠有力。一是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靈臺縣農村婚喪嫁娶普遍存在講排場、比檔次的現象,婚事比房子、比車子、比彩禮、比酒席;喪事講究過“官賓事”、行“三獻禮”,繁文縟節頗多,主祭禮賓、鼓手樂師八九個人,“干禮”“水禮”幾千元,既耗費財力物力,又與“厚養薄葬”的傳統美德和儒教禮規背道而馳。二是“天價彩禮”仍未根治。全縣以“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為主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機制和措施,組織開展了一些引導活動,彩禮數額上漲趨勢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村結婚彩禮仍然居高不下,山區高于塬區,家庭條件差的高于條件好的。“閃婚、騙婚”時有發生,農村家庭離婚率呈上升趨勢。三是“人情宴請”名目繁多。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群眾“燒錢撐面子”的攀比心理逐漸滋生,通過舉辦滿月酒、生日宴、升學宴、訂婚宴、喬遷宴等“人情宴請”來爭臉面炫財富,而“人情宴”的隨禮也逐年增長,使本就收入低微的農村群眾苦不堪言。
(二)精神追求出現偏差,歪風邪氣屢禁不止。一是賭博之風依然存在。一些基層組織對群眾文化生活重視不夠、組織不力,群眾自發主動參與的有益文化活動較少,閑暇之余,聚眾打牌賭博的情況仍然比較突出,從中衍生了許多社會糾紛和家庭矛盾。同時,近幾年網絡賭博花樣翻新,諸如“斗地主”“網上彩票”“微信搖一搖”等新興賭博活動受到農村年輕人的盲目青睞。二是網絡追風日漸興起。隨著多元化文化的發展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網絡直播陸續進入群眾視野。目前,城鄉一些年輕人精神空虛,閑來靠翻手機找樂解悶,逐漸迷戀各類網絡熱門視頻,更有甚者借錢刷禮物送主播,造成精神不振,財物損失。
(三)鄉規民約約束乏力,管理合力尚未形成。一是鄉規民約流于形式。絕大多數村建立了村規民約,并制作上墻,公布于社區服務中心,但宣傳力度不大,監督落實不到位,對村民行為的規范約束作用沒有發揮出來。二是矛盾糾紛調處缺位。鄉村治保組織作用發揮不充分,對村級事務財務監督、村社鄰里莊基地畔糾紛、群眾家庭矛盾糾紛的調處化解不及時、不徹底;村社干部也多是“各村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管理職能缺失,沒有把一些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引發了一些上訪事件,影響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三是部門合力明顯不足。各職能部門之間、部門與鎮村之間在文明鄉風養成上協作配合不到位,力量分散,資源整合不夠,致使部門作用發揮有限,有些工作無法延伸到基層,僅靠村“兩委”班子推動,而村干部都是本村人,在諸多事宜推動上拉不開面子,下不去硬手,工作落實力度不大,全縣尚未形成上下聯動、同頻共振、久久為功的工作合力。
二、對策措施
(一)強化宣傳教育、以文化人,樹立群眾新觀念。一要抓好宣傳陣地建設。要將文明鄉風養成融入美麗鄉村建設、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過程,筑牢文明鄉風建設的思想基礎,在城鄉主干道、文化廣場、村莊路口等重點區域制作宣傳牌;在村社墻體、電桿、路標等基礎設施上繪制宣傳標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群眾、深入民心;進一步加大在新型媒體上的推送力度,引導群眾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道德、守法律、講誠信,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二要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風化俗”,文明鄉風養成的核心在于文化熏陶,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各職能部門要力爭推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文化作品,積極組織開展政策宣講、科普宣傳、普法教育、文藝巡演等文化科技衛生法律下鄉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要加大對農村群眾自發文化組織的建設和扶持力度,在硬件設施配備、資金協調上予以支持,著力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倡導鼓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讓群眾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娛樂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厚植文明鄉風養成的土壤。三要著力強化政策宣傳教育。以培育“四有”新型農民為目標,持續開展“四項教育”“七凈一規范”活動,利用農民夜校和道德講堂等平臺,大力宣傳講解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扶貧政策、農業科技等方面知識,著力破除群眾封建守舊思想,樹立健康文明向上的新觀念。
(二)堅持典型帶動、示范引領,培育農村新風尚。一方面,要抓住黨員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以依法依紀制止黨員干部中存在的婚喪宴請“大操大辦”“天價彩禮”“人情宴請”“打牌賭博”等不正之風為突破口,將黨員干部遵守移風易俗、文明鄉風有關規定和引領身邊親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新風正氣納入鄉村精神文明創建和個人履職考核內容,開展民主評議,對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宣傳表揚,對遵守不到位的予以通報批評。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群眾先進典型的帶動作用。以村黨組織為主導,大力開展“和諧五星”文明家庭、黨員示范戶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選樹一批有正氣、講文明、帶頭移風易俗、推動文明鄉風養成的先進典型,大張旗鼓宣傳并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讓群眾在推進文明鄉風養成中得實惠、受激勵,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密切部門配合、上下聯動,健全管理新機制。一要發揮好村級主導作用。各村要進一步健全群眾自治組織,通過外出學習借鑒,結合本村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鄉規民約”,尤其要充分發揮好紅白理事會的作用,確保達到“五有”標準,即有專門的活動場所、有免費提供的設施設備、有專項使用的經費、有統一組織的服務人員、有務實管用的規章制度,引導群眾在紅白理事會的組織協調下,按照規定標準舉辦紅白喜事等活動。二要強化部門協作聯動。文明鄉風養成工作頭緒雜,涉及部門多,花費時間長,各職能部門要協作配合、持續推進、久久為功,不斷強化工作措施和推進力度。網絡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縣域內網絡活動的監控,對涉嫌違法亂紀的要及時處理。輿論宣傳部門要旗幟鮮明的支持正確思想言論,旗幟鮮明抵制錯誤思潮,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將文明鄉風養成納入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主題教育之中,使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學生、感染一個家庭、帶動一個村社、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三要加大對農村棋牌娛樂場所的規范整治力度。各鄉鎮要積極協調公安、市場監管、文化執法等部門對本鄉鎮范圍內棋牌室開展經常性綜合整治,對證件不全、條件不達標或無證經營、涉嫌賭博活動的棋牌室加大處罰力度,對不符合登記條件和違規經營的堅決予以取締。充分借助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宣傳欄等大張旗鼓地向群眾宣傳迷信、賭博等歪風邪氣的危害性和整治的必要性,引導廣大群眾樹立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自覺抵制各種庸俗低俗粗俗的娛樂活動。
(四)注重產業發展、環境整治,激發文明新活力。“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繁榮、產業興旺是推進鄉風文明養成的基礎保障。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兩大文明建設的辯證關系,進一步加大對“牛、果、菜、勞”等農村主導產業的扶持力度,貫徹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努力實現“家家有產業、人人有事做、個個有錢賺”,引導群眾將主要精力集中到發展產業、增收致富上來,為文明鄉風養成增加新的活力。同時,要持續增加對鄉村振興與發展的財政投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農村行路、飲水、上學、通信、看病、就業、社會保障難和生產生活環境差等具體問題,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基礎條件。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廁所革命、垃圾污染防治,凈化美化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全面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推動全縣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取得實效。
(作者單位:中共靈臺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