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shù)寶庫的重要內(nèi)容,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據(jù)著不小的比重。為了全面推進初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教師有必要加強古詩詞賞析教學,指導學生掌握好古詩詞的賞析技巧與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和文學、美學修養(yǎng)。
古詩詞賞析在中考語文試題中占據(jù)著不小的比重,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中考語文試題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調(diào)整自己的古詩詞賞析教學,對學生的古詩詞賞析技巧與方法進行針對性、有效性的指導。
一、抓住意象,品味情感
在古詩詞中,作者通常會借助某些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意象來表達個人的情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賞析能力,則可引導其抓住古詩詞中的意象,并品味其中蘊含的內(nèi)涵與情感,進而融入該意象營造的獨特情境之中,然后展開聯(lián)想,學會抓住古詩詞的詩人情感與詩詞的意旨。例如在《次北固山下》這一古詩詞的賞析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這兩句詩詞中的“鄉(xiāng)書”和“歸雁”等意象,進入游子身處異鄉(xiāng)、大雁秋季南飛等情境之中。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可展開聯(lián)想,站在游子的角度,體會其內(nèi)心思鄉(xiāng)、盼歸的思想情感,深入感悟其遠在異鄉(xiāng)、孤獨憂傷的情懷。
二、剖析語言,強化領悟
在古詩詞中,有一些詞句能夠在古詩詞中發(fā)揮著點睛的作用。在賞析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若引導學生對古詩詞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剖析與領悟,有利于幫助學生巧妙地把握好古詩詞的意境,并且增強學生對古詩詞語言內(nèi)涵的領悟,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古詩詞文本語言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夜雨寄北》一課的賞析教學中,針對“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詩句,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句中一問一答式的兩個“期”字,領悟背后隱藏的思念妻子、欲歸卻歸不得的愁苦之情。又比如教師可指導學生抓住“巴山夜雨漲秋池”一句中的“漲”字,讓學生體會夜雨之景給人帶來的愁苦交織之感,并領悟秋池漲滿這一景象體現(xiàn)出來的愁思綿綿深重之感。
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抓住“何當共剪西窗燭”中的“剪”和“燭”字,體會作者對重逢之日秉燭長談場景的深深期盼之情。這一詩詞的最后,詩人再次提及了巴山的凄風苦雨,從自己原先對未來歡聚的期盼重歸了現(xiàn)實,由此更能體現(xiàn)作者此時的寂寞難耐、孤苦伶仃之情。
三、結(jié)合手法,深化理解
在古詩詞賞析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幫助學生掌握古詩詞表達技巧和手法的賞析學習方法,以深化其對古詩詞內(nèi)容及情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蒹葭》這一古詩詞中,作者所采取的是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直接又大膽地揭露了年輕人的愛慕之情,讓人能夠感受到年輕人之間強烈而真摯的情感。又比如在《雁門太守行》這一古詩詞中,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通過“黑云壓城”“甲光金鱗”等比喻手法,既展現(xiàn)了敵人重兵壓境的情形,也突顯了守城將士們身披戰(zhàn)甲,對敵軍嚴陣以待的情形。又比如在《泊秦淮》這一古詩詞中,作者采用了烘托渲染的表現(xiàn)手法,利用煙、水、月、沙等景物來烘托出迷惘、凄清、朦朧、冷寂的氣氛,深深體現(xiàn)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由此看來,教師引導學生對古詩詞的多種表達技巧進行細致的賞析,有利于深化其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這對于在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古詩詞賞析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結(jié)束語
簡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賞析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賞析能力。為此,教師可讓學生抓住意象,品味特殊意象隱藏的情感。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剖析重點詞句,增強其對古詩詞語言內(nèi)涵與情感的領悟能力。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針對古詩詞的表達技巧進行賞析,切實掌握好有效的古詩詞賞析技巧與解讀方法。
參考文獻
[1]朱宜虎.略論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開展[J].新課程研究,2019(31):117-118.
[2]耿懷青.淺析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130-131.
(作者單位:莊浪縣盤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