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初期,課堂的主導和主體人物往往是教師而不是學生,課堂上由教師對學生灌輸知識。這種教育教學方式很顯然對師生關系的促進沒有益處,因此,為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師生關系的改進,教師需要運用一些合理的措施轉變教學模式。本篇文章對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課程中,師生關系的培養方法進行了描述,并列舉案例進行說明。
在現階段的教育現狀中,大多數課堂都是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行使權力,讓學生的學習狀態被動,進而抑制了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因此,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就尤為重要,教師應引導學生自發主動地投入學習,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加強師生有效互動
(一)概念的基本分析
互動關系一直是師生關系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師生的互動會營造一個充滿創造力和智慧的課堂。對于天真幼小的孩子來說,小學是他們走進社會的第一站,而小學老師就是他們重要的人生導師,優良的師生關系,對小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在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時,改善和增進了彼此之間的關系,讓彼此變得更加親近。對于這種情況而言,教師要轉化自身的理念,和學生增強互動,打造嶄新的師生關系,也可以改善課堂上的氛圍,轉變學生們對學習數學知識的態度,使之更加積極投入。
(二)分析案例
舉例,在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過程中,教師可將題目以娛樂的方式進行改編,題目為“小羊、小馬和小兔一起畫小紅花,他們三個分別畫了20朵、26朵和27朵,他們三個一共畫了多少朵呢?”列出算式,得到20+26+27=73。通過這個案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一起畫小紅花,在畫的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們進行計算,比如:“小馬和小兔一共畫了多少朵?”“小羊比小兔少畫了多少朵?”“小馬和小羊之間差了多少朵?”用互動來加深學生們對內容的理解,也充分了解了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引導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拉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二、活動教學形式
(一)概念的基本分析
每一個孩子都有愛玩的天性,小學生還沒有能力抵抗游戲的誘惑,因此,教師往往可以利用學生們的這一天性,設計一些課堂小游戲,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在面對課堂知識的同時享受游戲的樂趣。這樣課堂上的氛圍可以得到改善,也降低了學生課堂上的壓抑拘束感,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也會增加。
(二)分析案例
舉個例子,在進行“100以內加減法”知識內容學習中,為了讓學生對知識和學習方法掌握并運用得更好,教師可以將游戲融入學習,活躍學習氛圍。比如,把全班同學分為兩組,并設計兩道題目。一道為:28+32=()-11=()+25=()+19=()-29=()。第二道為:33+27=()+15=()-21=()+33=()+18=()。每個小組分別派出一個學生,在式子的空格處填上相對應的數字,最后,速度快且正確率較高的一組獲勝,并給獲勝小組所有學生一點小獎勵。因為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勝心和榮譽感,渴望自己也能得到認同和嘉獎,就會更加認真地參與進來。而在此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更多是旁觀者,提升了課堂氛圍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親近,也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所在。
三、研究構建師生關系的策略
(一)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和教育能力,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有效充分地實施素質教育。學生需要有求知的好奇心,教師更應如此,用積極的學習態度不斷前進。
(二)結合更多豐富的教育活動,在這些利于師生關系的教育活動中,建立互愛平等的師生關系,加深師生感情,讓師生關系積極、健康的發展。
四、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創建。因此,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占有的主體地位,調整原來的教育模式,讓學生積極投身數學學習,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莊浪縣南湖鎮雙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