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在談寫作教學問題時說:“作文教學是個復雜的系統,其中兒童在各年齡階段的主導活動,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兒童在各年齡階段由主導活動產生的語言交際功能,是學生作文的動力。”為此,本文就指導小學生作文的有效途徑進行簡要探討。
一、加強說的訓練,以說促寫
每次作文教學前,先讓學生讀作文要求,再讓學生說作文的內容、范圍和要求,接著讓學生以頭腦風暴的形式講自己由此題目想到的內容,學生暢所欲言。之后讓學生選與這個話題有關的一兩件事說一說。之后開始寫草稿。并不做過多的講解,只是讓學生一口氣把自己想說的話全寫出來。緊接著是自讀自改,查找失誤,錯別字,刪去與話題無關的內容。同桌互改挑刺,看誰發現的問題最多。修改完謄抄。批改作文過程中發現,作文內容充實,這進一步驗證了說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二、抓住課文留白,進行片段練習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上作文示范課時,先用文字或用圖片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有所感觸,有說的欲望,有表達的沖動,才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現象去寫。這種表達的欲望首先是看到此情此景,你有話要說,然后不讓你說,這種欲望無法滿足,便訴諸筆端,形成了文字,形成了作文。在上《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在學生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之后,播放資源破壞,環境污染的圖片,學生感慨萬千,個個動筆寫下了自己的感觸。受此啟發,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一有打動人心的片段,有發揮想象的空間的圖片、文字空白、省略的地方,都堅持讓學生練筆。久而久之,學生的作文會不時出現讓人感動和驚喜的地方。
三、堅持循序漸進的日記指導
堅持學生日記的檢查與指導。最初一段時間學生自由寫,多數學生能寫一些具體的事情,有部分學生始終記的是流水賬。細一尋思,農村學生生活的圈子就這么大,能讓他寫什么。便鼓勵說:“你現在能把你放學到家里所干的事情概括地寫下來了。你能不能寫一寫你是怎樣回家的,天氣怎樣,心情怎樣,當天發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和父母有什么對話,看了什么電視節目呢?”以后,學生的日記本上內容就豐富多了。經過一年的努力,多次作文能寫四五百字,已不再是流水賬,而是實實在在感人的人和事。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有十多個學生的日記,幾乎每一篇都有新意,有的是一個個獨立的小故事,有的是一篇篇抒情小品文,可與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媲美。
之后的日子里,在檢查日記時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實際,進行指導,或提示書寫格式,或矯正書寫,或提示內容選擇典型題材,或引導思想,積極向上,或幫助提煉中心,或舉例指導層次,或進行心理疏導……
四、用賞識的眼光批閱作文,激發興趣
言為心聲,孩子的每一篇作文,不管是成篇的文章,還是簡短的話語,幾乎都是他們苦思冥想的結晶,是孩子的心血,是他們在用獨有的視角感受世界,認識世界,關注世界。因此,在一如既往地做著這些工作的同時,還應該重視學生的每一次作文批閱。起初批改時盡量幫學生找本次作文成功的地方,堅持一段時間之后,會發現,學生對作文課很期待,因為他從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了成就感。在多數學生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之后,批改作文時以提示改進方向為主,同時表揚其表現出色的地方,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優秀作文打成電子文稿,向校刊、《學生天地》等報刊投稿,不斷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
綜觀筆者的作文教學,發現加強說的教學,以說促寫;抓住課文留白,進行片段練習;堅持循序漸進的日記指導;用賞識的眼光批閱作文,激發興趣,是指導小學生寫作文的四條有效途徑,應不斷堅持和發揚。
參考文獻
[1]崔蕾.群文閱讀視野下作文教學的關鍵策略[J].語文知識,2017(10)
[2]袁玲.為“作文”插上快樂的翅膀——小學起步作文教學初探[J].教育科學論壇.2017(14)
(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