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真沒想到,疫情還沒結束,我的婚姻就走到了盡頭。我老公工作能力還可以,身邊沒有亂七八糟的人和事,所以盡管平時不愛干家務、陪娃少啥的我都忽略不計了,可這次疫情隔離在家卻讓我發現老公居然離我和孩子那么遠。
疫情期間,我們三口之家本來是閉門不出的,可眼見家里準備的食物越來越少,老公便自告奮勇出去采購,說男人抵抗力強。我本來挺感激的,可是,我漸漸發現不對,雖然小區允許每戶兩天有一個人出去采購,但是因為我們家人少,三四天甚至五六天去一次都沒問題,可我老公堅持每隔一天就要出去。超市就在小區門口,他每次出去都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不是將口罩掛在下巴上,就是將鼻子露在外面,還動不動一兩個小時才回來。這且不說,他買的東西也不對,洋蔥買成了白薯,豆角買成了豌豆,即使這樣也不會忘記給自己買條煙。
到了三月,孩子要上網課。為了保證孩子學習效果,我把課程表打印出來貼在墻上,告訴老公只能在課間休息時說話、喝水、吃東西。他卻全然不管這些,孩子正上課呢,他遞過去半個蘋果讓孩子吃,還說反正老師也看不見;晚上我輔導孩子功課時,他聽見孩子有道數學題不會,便自己過來講,講一遍孩子沒聽懂,他就急了,說孩子笨,結果弄得孩子委屈得直哭。我很郁悶,他平時對孩子的學習一點兒也不上心,現在閑了,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批評。他憑什么呢?
居家一個月后,矛盾終于在一次晚飯的時候爆發了。那天,我看到他沒戴口罩就站在門口跟鄰居聊天,趕緊找了個借口拉他進來。進了房間,我還沒說兩句,他倒開始不滿了,說疫情都要結束了,哪有那么嚴重,我是怕死。我簡直氣不打一處來,一個人為什么會那么自私?就算不為他自己想,難道也不為我和孩子想想嗎?
到了晚飯時間,老公又開始絮絮叨叨批評孩子做作業不認真,長大了也是沒出息。孩子本來就因為被老師批評了心情不好,抬頭回了一句:“我就沒出息了,難道你有出息嗎?”老公瞬間火了,把手中的湯勺朝孩子扔了過去,打中了孩子的鼻子,血順著嘴唇流了下來。孩子當時哭了,賭氣說要離家出走,老公不僅不安慰,還大聲說:“你走,你走我就當沒生你這個兒子!”
看著一臉血和淚的孩子,老公不僅絲毫不心疼,還在旁邊氣急敗壞,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人嗎?現在,我和老公也開始冷戰了,我覺得日子特別沒意思,沒法想象和這樣的人走過一生,我到底該怎么辦?
黑龍江 魏敏
都說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百面人生,也把很多人的婚姻照得明明白白。因為總在一起,大家難免磕磕碰碰,口不擇言。和以往不同,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都憋在家中,本來心里就焦慮,吵架之后又沒有冷靜的空間,情緒無處消耗。彼此對對方身上的優點視而不見,卻將缺點在放大鏡下來回照,這時如果雙方沒有進行有效溝通,又沒有認真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就會導致矛盾越來越大,直至影響感情。
激發矛盾的往往都不是什么原則性的問題,而是一些生活瑣事。眼前的人還是從前那個人,只是接觸的時間久了,問題就凸顯了出來。其實,任何一個人,都經不住拿著放大鏡看。你和老公來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成長背景,所以在婚姻中有問題是正常的。像一個人吃五谷雜糧會生病一樣,婚姻也會出問題,病了去看醫生,打針吃藥治療,而不是直接放棄治療。
現在,你與其跟老公生悶氣,不如等你的情緒過后跟他談談戴口罩的問題,只要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一定能理解你的。他不認識蔬菜,那是因為平常生活缺少這樣的鍛煉機會,以后多讓他下廚房就好了。
至于你說的感覺變了,其實是你對他的要求變了。剛在一起的時候,你可能需要一個負責任的丈夫,但是現在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你不僅希望他是一個好丈夫,還希望他是一個懂得和孩子溝通的好父親。可是,不是每個男人生來就會做父親,雖然孩子已經上學了,但是之前他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少,并不了解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和孩子溝通。他在教育上不得要領,才會發生“晚飯扔勺子”這類事情。他不是不想做一個好爸爸,而是不會。在這個時候,他需要的不是你的指責挑剔,而是你的正確指引。同一屋檐下,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長,了解孩子的心理,所以你可以耐心地跟老公說孩子的情況,比如在什么時候指出孩子的問題最合適,用什么方式孩子最容易接受。也要在恰當的時候告訴孩子,爸爸有時候態度粗暴,但是爸爸的心是好的,要努力幫助孩子消除對爸爸的抵觸心理,而不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選擇逃避。平時也要讓老公多和孩子在一起,比如玩游戲、看書、做運動,父子倆在接觸的過程中會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孩子對于爸爸的建議就會比較容易接受。
疫情期間大都在家里,時間久了,難免心里焦慮,這種焦慮也會影響到情緒和對待事情的判斷,導致矛盾的發生。給自己冷靜的時間,也給對方思考的空間,不要一有矛盾就懷疑當時的選擇,世上本來就沒有什么完美的婚姻,因為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自己的不完美,而期待在婚姻里遇見一個完美的人。而真實的情況是,兩個有各自問題的人,因此,在漫長的婚姻中,彼此欣賞、包容,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梁小橋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黑龍江電子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