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地處北緯18°附近,作為我國最大的熱帶海島,它的夏天比內地來得早了許多。前些日子受疫情影響,大家都在家里宅了很久,心里早就憋著想出去放放風,正好遇上“五一”小長假,我們同事一商量,決定去一個特別的地方。
從海口出發,我們一行5人駕車一路向西,終于在兩個小時后到達目的地——鹽田村。鹽田村位于洋浦半島,是一片依海而建“靠天靠海”吃飯的千年古鹽田。從村口遠遠望去,只見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硯式石鹽槽密布海灘,大的如桌面,小的似盆底,多呈不規則的圓形。我們穿過一片半人高的仙人掌叢,沿著人工鋪就的小路一路走近,只見高高低低的石槽中,有的淺槽上面已經鋪了一層白花花的鹽粉,而有的深槽里還是暗色的鹵水。稍遠處,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塊塊不同層次的鹽田顯現出梯田般的感覺。聽說不少攝像愛好者會在傍晚時分過來拍照,因為在晚霞的映照下,不遠處波光涌動的海、回家的帆船和這片光影下的鹽田,猶如一幅寫意的畫兒,異常美麗。
據介紹,這里的曬鹽石有7000多個,當年最高時年產鹽量達500噸。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干這種又累又辛苦活兒的鹽工越來越少,海鹽的產量也越來越低了。但這種傳統日曬鹽的技藝卻被保留了下來,如今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看前面有一位老伯正在收鹽,我們便前去向他請教這制鹽的知識,原來現在的鹽田村,仍有一些老鹽工在這里沿襲著千年來的古老制鹽方式,產出的鹽,大部分作為旅游產品向到訪的游客出售。看著老伯黝黑但精神矍鑠的樣子,我們紛紛夸獎他的身體棒,老伯爽朗地笑起來,說:“身體好,全靠這個鹽好嘛!”老伯的話確有道理,俗話說“好廚師一把鹽”,五味之中,咸為首。天然海鹽,是名副其實的原生態無添加的綠色健康食品,而久藏的海鹽,更兼具有清熱、去火、消炎、散瘀等醫用功效。所以,這種海鹽深受當地人喜愛,而且售價頗高。
離鹽田村不到20公里的東坡書院,是北宋年間大文豪蘇軾被朝廷放逐到儋州的居住地,他在這里辦學堂建書院,開化海南,將華夏文明灑向寶島。我想,古鹽田這帶有海鮮味的鹽巴,當年也一定也滋潤了這位重度美食愛好者苦中作樂的生活吧。
正想著,抬頭看著路上村民們擺售的鹽袋,心想,來了鹽田,怎能不帶點好鹽回去呢?于是游覽之余,我們紛紛解囊獲取這份古鹽田的饋贈。迎著初夏的陽光,拿著這沉甸甸的粗鹽,我已經在期盼著明天餐桌上美味的“鹽焗雞”了。
小貼士
1.前往千年古鹽田可以乘高鐵或乘大巴車。建議自駕前往,沿途還可以前往東坡書院參觀。
2.由于日曬強及鹽槽的反射作用,鹽田村的紫外線比較強,一定要做好防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