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鄧"越""E-mail:dengyue@sfw-cd.com

都說四月不減肥,六月徒傷悲。本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短裙美女,再捏捏自己腰上的“老朋友”,嘆息之余只有一邊寫稿一邊喝口奶茶壓壓驚了。本期回聲也為大家準備了豐富的內容,讓我們一起過一個“兒童節”吧,誰還不是個寶寶了~
著名作家葉永烈于5月15日上午在上海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
葉永烈18歲開始發表科學小品,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么》的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游未來》,之后從事科普創作。他也一直關心和支持《科幻世界》發展,多次為雜志撰寫文章,影響一代代年輕人愛上科學、愛上科幻。1979年3月,他被文化部和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葉永烈曾形容自己為“一輩子的碼字匠”,筆耕不輟,總共發表、出版了三百多萬字的科幻小說和一千四百萬字的科普作品,其著作也成為許多人不可替代的美好回憶。
在此,我們沉痛哀悼葉永烈先生,先生一路走好。

上一期介紹了一款比較偏重于休閑式打法的ADV游戲,這次小雪再來推薦一部刺激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
機甲才是男人的浪漫!——《泰坦隕落2》
雖然小雪本人對于機甲沒有特殊的偏好,但看著部分男性朋友對《泰坦隕落2》如癡如醉的表情,不得不相信這句話了。故事的戰火發生在環境與“核心系統”(CoreSystems)所在的地球大相徑庭的恒星系——“邊境”。星際制造有限公司(IMC)和邊境反抗軍為了爭奪“邊境”的控制權而開戰,前者力求不計后果地開發當地豐富的天然資源;后者的目的則是驅逐IMC和爭取“邊境”獨立。在谷神星之戰后,邊境反抗軍得以轉守為攻,控制“邊境”多個行星并爭奪其中的資源。IMC方面,雖因加油設施被破壞且缺少“核心系統”的支持而節節敗退,但他們仍然是主導局勢的一方,并嘗試阻止反抗軍占領“邊境”。
游戲分為單人模式和多人模式。單人模式下劇情呈線性,玩家將扮演步槍兵杰克·庫博臨危受命成為鐵馭,和他的泰坦搭檔BT7274為了反抗軍的未來而戰斗,其關卡則類似于開放式競技場,為玩家提供多條探索路徑,玩家可以使用多種方式來完成任務,其中的劇情包攬時間穿越、人與機器的兄弟感情、激烈的泰坦戰斗,可謂是精彩紛呈。多人模式則更是魅力十足,鐵馭的跑酷和泰坦之間的狗斗(來源于英文Dogfight,正式譯為近距離格斗或纏斗)恰到好處,各種玩法一定會讓你度過一段快樂又刺激的時光。對機甲感興趣的小伙伴一定要去試試看!
《三體》入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
重磅消息!前段時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向全國中小學生發布的閱讀指導目錄引起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議。該《指導目錄》研制歷時一年,是一百多人的專家團隊經過基礎研究、專業推薦、深入論證多個環節,根據青少年兒童不同時期的心智發展水平和閱讀特點,從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圖書中精心遴選出了300部作品,分為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大板塊。
小雪為什么要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呢?因為我們的《三體》也入選了啊!其實,有時候小雪經常會收到一些同學的來信,說自己喜歡科幻的愛好不被老師或者家長所理解,所以只能偷偷摸摸地看科幻小說,而這份教育部的《指導目錄》不正是可以解開他們心結的最好佐證嗎?而除《三體》之外,還有我們熟悉到凡是寫科幻小說就繞不開的“大佬”上榜,例如薛定諤的《生命是什么》、馮·諾依曼的《計算機與人腦》,甚至在小學高年級段還推薦了奇幻小說《哈利·波特》!還在等什么,學余課后快點兒一起來“奉旨讀書”吧!(順便附上完整書單的二維碼)
大劉的小說漫畫化啦!

劉慈欣曾坦言:“我從來沒有用文字把自己想象的畫面真正表現出來。”這一次,大劉的小說漫畫化啦!“漫傳奇”歷時4年、投資上千萬,召集全球26位頂尖漫畫藝術家,將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改編創作為漫畫作品推出。目前,“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第一輯(包括《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夢之海》《圓圓的肥皂泡》4部)已出版,引來好評無數,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買回去看看哦。
疫情之下,許多國外的作家人人自危,老老實實在家開啟了“宅男宅女”生活。像大熱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的作者馬丁老爺子也透露,由于疫情他關掉了旗下電影院等機構,目前在偏遠的地方隔離。他說鑒于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屬于高危人群,所以做好了一切防護措施,目前感覺身體良好,每天都在趕《冰與火之歌》的稿子,所以最近他沉浸在維斯特洛的時間比待在現實世界的時間還長。
他表示,七大王國的世界已經夠嚴峻殘酷了,但與現實世界中正在發生的一切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我不禁覺得我們是活在科幻小說中里,但不是我小時候夢想的那種科幻小說,不是月亮上有城市、火星上有殖民地、家家都有機器人、車子會飛的那種。”
這樣的感慨或許也是幻迷們這幾個月來同樣的心聲,但我們同樣也堅信疫情總會過去,也許等那一天來臨時,馬丁老爺子的新書就出版了呢!(我不管,我要先立個flag!)
提到科幻小說,大部分作品都繞不開一個頗具獨特魅力的點——新型武器。各式各樣酷炫狂霸拽、只存在于作者筆下的武器讓我們大開眼界,而有些作品改編成影視后,愈發成熟的CG特效加持更是看得我們心潮澎湃。那么,本期我們就來八一八有哪些腦洞特別大的武器?
@瓷器精(知乎):插頭兵,出自經典科幻漫畫《銃夢》。把人類洗腦后只保留部分大腦用于戰斗,因為沒有身體,所以平時就靠很少的營養液維持生命,戰斗的時候就像裝燈泡一樣插進機甲里就能戰斗。這種士兵戰斗力很高,軍事素養很強,關鍵是還好養活。
@修仙黨的勝利(知乎):紫金葫蘆。“我叫你名字,你敢答應嗎?”那個。先用聲紋技術確認身份,再精準打擊。怎么把那么大一個人塞進葫蘆的?我覺得可能是一種特殊的空間壓縮技術,縮短了分子間距。古法科技啊,恐怖如斯。(小雪:驚!《西游記》還可以這么解讀嗎!)
@晴天好心情(知乎):當然是《光暈》系列中的終極武器halo了。halo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中微子掃描并消滅銀河系中所有具有智慧的生物,但對于沒有智慧的生命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殺傷力。所以,halo并不會直接殺死洪魔,而是殺死它們的食物——所有的智慧生命,最后通過餓死的方式殺死所有的洪魔。(其他智慧生物:雖然……但是……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至莊之劍(知乎):月球算不算?節選自大劉的《吞食者》。講的是人類在恐龍文明面前無力抵抗,最后想出辦法,用核彈推動月球向吞食者文明的宇宙飛船發動進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