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還不夠,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只有堅持以創新為核心,才能切實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
一、推動科學研究范式升級,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縱觀科技發展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大科學時代背景下,聚焦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而生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包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科學數據中心等科研機構。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科技創新引領性作用是我國建設科技強國、工業強國的關鍵。
科研范式要與科技創新的內在規律要求相適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科技問題的物質技術基礎。從科學研究的范式升級可以看出,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變革越來越依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創新平臺、極端實驗條件及大科學團隊集體攻關。未來要進一步推動科研范式升級,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這就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發現與發明、制造裝置與測試裝置之間的相互呼應,推動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之間開展創造性轉化。二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注重研究活動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延續性,在研究成果的創造性轉化上給予穩定支持,把相關研究做徹底。只有通過不斷推動科學研究范式的升級,才能真正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二、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企業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企業強,則國家強。目前我國企業創新能力依然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確立,制約企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等突出問題仍然存在。缺乏技術創新的信息中介,服務體系不完善,直接導致了不少企業無法專注于產品創新,精力分散,技術創新成功率低。要想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必須要在服務層面做好保障。
政府加大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逐步建立面向社會開放的企業信息服務體系,為企業獲取信息提供方便;組織、協調企業與高校、研發機構開展合作創新,推動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支持一些科研單位轉變成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中介機構,積極為企業、科研機構與大專院校牽線搭橋,支持產研學的有效結合,鼓勵走合作創新之路;大力扶持各類中介組織的發展,鼓勵創辦各種咨詢公司、信息公司、技術交流公司,鼓勵創辦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技術中介、技術咨詢服務、技術信息服務、技術培訓服務的各類服務中心,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三、建設企業研發人才隊伍,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科技創新,人才是根本。但不容樂觀的是,我國企業創新指數距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從研發人員的受教育程度來看,企業高學歷人員比重遠低于高校和研發機構,這是制約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解決企業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問題,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創新考核激勵機制。加強企業創新評價考核,落實企業負責人對企業創新的領導責任,將自主創新相關指標納入企業領導人的績效考核體系。二是完善企業研發人員激勵機制。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完善企業研發人員收入分配機制,對有創新能力、有創新想法的人才加大科研經費支持,對產生創新收益的人才進行一定獎勵,充分發揮股票期權、崗位分紅等激勵作用,讓有真才實學、做出重大創新突破和重要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和獲得感,打通企業人才職業發展通道。三是完善企業科技人才職稱評審和聘用機制。通過完善企業科技人才職稱制度,讓企業從事研發的高層次人才與高校的教授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員享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從而促進人才向企業流動。
四、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而加強自主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體制機制創新是關鍵。因此,必須從體制機制創新入手,進一步消除各種體制機制性障礙,以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為切入點,激活各類科技資源,進一步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良好的體制機制保障。
一是要進一步轉變科研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盡快完成應用型科研機構向科技型企業,或向中介技術服務機構的轉變,提高其面向市場與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二是要改革科技計劃和科技經費管理方式。支持和引導企業承擔研究開發項目,對于應用性強的科技項目,要逐步建立由企業牽頭,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機制,積極支持研發能力強的企業承擔國家和地方的研究開發任務。科技經費管理改革要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核心,優化支出結構,統籌資源配置,強化監督管理。三是要深化科技評價和評估管理體系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評價和科技獎勵機制,加快推進科技評價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責任編輯/李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