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蘭君
中國畫的高超,勝在留白。一代文豪蘇軾曾這樣評價:“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
寥寥數筆,于方寸之間勾勒天地,于無畫之處生妙境。留白,是畫作的藝術手法,更是人生的圓滿之道。
留白,讓生命做減法
莊子說:“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這句話的意思是:空的房間才顯得敞亮,喜慶的好事才不斷出現。
人的心就好比房子,只有清除了雜物和垃圾,把蒙蔽心靈的塵埃掃空,心中才會充滿陽光,結果當然是一派吉祥。
虛寂生智慧,空曠生明朗,這就是“虛室生白”,換一種說法,就是“留白”。
留白,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在臺灣,有個春余園子,這個園子的主人叫唐白余,今年80歲。年輕時,唐白余在臺北開了家餐館,日日爆滿。當別人都羨慕他生意好時,他卻撇開生意,獨自跑到郊外,建起了這座春余園子。
園子很是清凈,草叢里隱著小路,房間多是寬敞的,擺設也不多,但窗開得很大,一抬頭就是遠處的青山白云。
閑時,唐白余就坐在巨石上,捧著一本書,看著藍天遠山。那些曾經忙碌喧囂的日子,恍如隔世。唯有當下這份閑適的生活,才是真真切切。
唐白余說:“活了大半輩子,會發現有些東西是可以舍棄的;留下的,就是最重要的。”
留白,是一種減法的美,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過的事多了,要懂得過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
留白,在取舍之道。當生命學會了做減法,化繁為簡,便會發現:最后留下來的,就是最重要、最珍貴的。
留白,生活的美學
林語堂曾說:“看到天上的云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生活中不少人把行程塞得滿滿的,每天疲于奔波,為名忙為利忙,卻忘了家人、健康和生命的美好。
陳道明在演藝圈中的實力有目共睹,邀請他的片約也從未間斷。他本人很喜愛演戲,也大可以把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的,但他沒有這么做,他總會留出陪伴家人的時間。
陳道明描述過這樣一個美好的畫面:“有時我們夫妻倆就同坐在窗下,她繡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時光靜好,有一種讓人心動的美感。”
水滿則溢。生命也需要留白,學會不讓自己的時間變得擁擠不堪,留一些來陪陪家人,也放空自己。給生命留白,就是給生活的美好騰出空間。
下圍棋的時候,與對手周旋,團團圍困對方而不留余地,可能反而堵住了自己的路,作繭自縛。給別人留點后路,在全身而退之余,也更有取勝的機會。
與人交往,要懂得留白,保持合理的距離。
父母與子女之間,互相尊重對方的生活;給朋友的建議,點到為止;夫妻之間,要講一個“敬”字。
距離產生美。看似有點疏遠,實則是給彼此一個恰到好處的空間,相互欣賞、相互體諒,感情得以持久生香。經營生活的美學在于留白,做事留有三分余地,才會有無限生機。
在留白中,感悟圓滿
古人講:“月滿則虧,物極必反。”生活中,人們常常追求一種“完滿”的狀態,不想留有遺憾;凡事都想盡善盡美,但結果卻總不盡人意。
蘇軾在詞里寫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活的真相就是如此,并沒有完美可言。花半開最美,情留白最濃。只有懂得欣賞那半開的花,才是人生最美的體驗。
著名的雕塑作品《斷臂的維納斯》,手臂的殘缺,卻能讓人聯想到無數種手臂的美。看似是缺憾,卻是一種別樣的留白,成就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完美。
在深夜綻放的曇花,它的美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看似是遺憾,卻是一種時光的留白。正因為只有很短時間,才讓那種驚艷,化作了永恒的絕美。
生命也是如此,正是人生中有過的那些遺憾,才會讓這趟旅程變得“圓滿”。
那些至純至真的情感,才是生命旅途上的留白,驚艷了時光。花開一季,人活一世,你若留白,圓滿自來。
(摘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環球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