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只要有高考,就有落榜生。通常情況下,人們會為落榜生扼腕嘆息。但在日本,選擇復讀的落榜生不僅不會被認為是失敗者,甚至是“光榮”的。日本人稱贊這些學生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尤其是復讀好幾年的學生,更是備受欣賞。
太郎的理想是考上東京大學,無奈連續兩年落榜。今年是他第三次備戰高考。
在日本,學生復讀要在家自己備考。為了督促和幫助太郎,過去一年,太郎的媽媽雅子陪他制訂復習計劃,還看他的高中課本、做模擬試卷、同他一道分析做錯題的原因。
今年高考,雅子不僅給太郎報了名,也給自己報了名。兩人在同一個考場參加考試。最近,東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郵到家了,太郎打開一看,竟然是媽媽雅子的。而他再次被告知“無緣”東京大學。
雅子當年上高中時就是學霸,也曾一心要上東京大學,只是由于家庭環境所限,雅子高中畢業后就工作、結婚了。不過,進入東京大學一直是雅子內心的夢想,這也是她鼎力支持兒子再戰東京大學的原因之一。
日本學生考大學要考兩次:第一次是全國統一考試,被稱作“中心測試”。有些私立大學根據“中心測試”成績錄取學生,但大部分大學會給“中心測試”劃一道分數線,過線的學子才能繼續報考各大學的獨立招生考試。
日本學生都是在參加完“中心測試”后,再去報名參加自己心儀大學的考試。因此,他們有多次考試機會。多數落榜生并非沒大學可上,只是想考上特定大學。
太郎去年“中心測試”的成績很好,但還是沒考上心儀的東京大學。
受到打擊的太郎也沒去參加作為備選的其他兩所大學的考試,他決定復讀一年。雅子也認為兒子“非東京大學不可”。沒想到,今年他再次落榜,而并不真要上大學的陪讀媽媽卻考上了。
面對陰差陽錯的高考結果,雅子陷入沉思:當年沒上東京大學,其實并不遺憾,因為自己很快有了工作,才遇上太郎的爸爸,有了幸福的家庭。人生絕對不僅僅是考大學!雅子決定不再對兒子施加“非東京大學不可”的壓力——無論是再戰東京大學,還是考取其他大學,或者選擇就業,她都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兒子。
母子倆一番長談后,太郎表示自己選擇繼續復讀。得知太郎的決定后,他們的左鄰右舍,以及那些考上大學的同班同學,都對太郎稱贊有加。在大家看來,為了進入心儀的大學而努力,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四次,直到考上,這是一種堅持不懈的表現。即使成為“五浪”,高中同學都大學畢業結婚生子了,依然在復讀備考的學生也大有人在。將來就職時,如果把“五浪”的經歷講出來,還會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
日本人把沒考上大學、繼續復習準備再戰的人戲稱為“浪人”。復讀一年的人就是“一浪”,復讀兩年的人是“二浪”,以此類推。
就這樣,太郎做起“三浪”,開始了新一輪的復習、做習題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