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軍
摘要:BOPPPS教學模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逐漸被國內各高校認識和運用。文章介紹了BOPPPS教學模型及其在《產品設計表現》課程中的應用意義,重點闡述了BOPPPS教學模型在《產品設計表現》課程中的應用,并賦予實踐。以期為更好地培養工業設計專業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BOPPPS教學模型;產品設計表現;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11-0035-02
目前,許多高校都進行了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模式的改革,由此很多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逐步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與推廣。BOPPPS教學模型堅持以學生為主導,因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培養深入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應用能力而被廣泛使用。本文主要介紹BOPPPS教學模型及其在《產品設計表現》課程中的應用。
1 BOPPPS教學模型概述
BOPPPS教學模型由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工作坊(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ISW)創建,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與拆解,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2]。BOPPPS教學模型包含導入、教學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六個部分。在導入(Bridge-in)部分,分享與教學相關的報道、故事與圖片等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在教學目標(Objective)部分,闡明學習目標,使師生明確課程結束后需要掌握哪些知識以及掌握程度。在前測(Pre-assessment)部分,進行課前摸底,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實現因材施教。在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部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教學過程,促進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后測(Post-assessment)部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評估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在總結(Summary)部分,對課程進行總結性復習,并對學習過程與效果進行反思。
2 BOPPPS教學模型在《產品設計表現》課程中的應用意義
為了使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能夠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產品設計表現》課程作為高校工業設計的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不僅是培養學生視覺化的表現設計思路、設計概念、進行形體推導與創新的能力,更需要加強對學生設計思維、創新意識與自主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在《產品設計表現》課程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學生主動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能力不足、缺乏設計思維、創新意識較差,缺乏實際運用能力等問題。BOPPPS教學模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將教學過程設計為導入、教學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六個模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強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助力高質量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
3 BOPPPS教學模型在《產品設計表現》課程中的應用分析
《產品設計表現》課程是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與其他專業課程關系緊密,在專業課程體系鏈條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教學任務不僅是培養學生的產品設計表現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素質。下面從整體闡述BOPPPS教學模型在《產品設計表現》課程中的應用。
3.1導入
向學生分享與講解課程緒論部分和課程相關背景材料即課程導入。緒論與背景材料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課程的內容、性質、發展脈絡及其在專業中的作用與地位等方面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課程導入培養學習興趣,形成對課程的正確認知,了解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使學習更加具有目的性與整體性。
3.2學習目標
向學生分享與講解課程的教學大綱即明確課程的學習目標。教學大綱是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具體要求制定的,學生可以通過教學大綱了解課程在理論、能力與素質三個層面的整體目標,了解課程每個章節或教學單元的子目標以及各子目標之間的相互關系。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自己的學習效果與學習目標作比較,從而對學習效果做出評估并及時改進,有助于自主學習的開展。
3.3前測
課前通過測試題或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與能力水平即前測。前測的形式多樣,可以是課前預習作業或考試,也可以是集體討論或頭腦風暴。通過前測,學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預習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更加有目的性地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則可以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學習能力、知識難點等方面信息,及時調整授課內容的側重點、難易程度與教學進度。
3.4參與式學習
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積極參與課程的教與學即參與式學習,是BOPPPS教學模型的核心環節。在BOPPPS教學模型中,教師負責提供學習材料、指出重點與難點,并布置設計手繪實踐題目,學生采用分組的形式,對教師提供的材料與實踐題目進行討論,通過團隊合作找出完成實踐題目的方法并驗證。在此過程中,教師起到的是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找到恰當的理論依據,構建清晰的解題思路。
3.5后測
在完成教學內容后,檢測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接受程度是否達到學習目標即后測。后測的節點可以在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教學之后、一個單元教學之后或者期中和期末,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問答題、實踐題和設計題。通過后測,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學生的后測成績按照一定比例計入期末總成績,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考核,而非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最終的課程成績。
3.6總結
教師輔導學生梳理知識點與知識體系即總結。BOPPPS教學模型主張由教師輔導學生梳理教學內容,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整理知識點之間、知識點與課程整體之間的關系。總結的節點可以在單次教學結束之后,也可以在單元教學完成之后或全部課程教學完成之后,例如:在完成拉伸形體構建方法教學之后進行總結,對單個形體構建方法的原理、使用方法與步驟進行整理;在完成全部課程之后,對設計表現的知識點進行全面梳理,把握透視原理、形體構建方法、形體推導、效果圖繪制以及版面繪制之間的關系。學生可以通過總結,了解自己對知識點以及知識體系的把握程度,也可以通過與其他同學分享思維導圖,了解別人的思考過程和學習心得。教師則可以通過輔導學生進行總結,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邏輯思維能力。
4 BOPPPS教學模型在《產品設計表現》課程中的應用實踐
具體教學以BOPPPS教學模型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設計,通過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產品設計表現》網絡課程建設,將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學課件、教材與教學視頻等資源上傳至平臺,供學生學習使用。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將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布置在課堂之外,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自學[5],完成BOPPPS教學模型中的導入(Bridge-in)、教學目標(Objective)和前測(Pre-assessment)三個模塊的任務,教師對學習效果進行監測。下面介紹基于BOPPPS教學模型開展的一個教學單元――不同光滑程度材質的表現。
4.1教學內容與目標
材質的光滑程度是影響明暗和色彩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材質由粗糙至光滑的變化過程中,材質的反射率會改變,光源與環境對其的影響也會發生變化。掌握這種變化規律,便可以根據需要表現出不同光滑程度的材質。掌握不同光滑程度材質表現的基本原理、變化規律以及繪制方法是產品設計表現的重要能力之一。
4.2具體教學安排
導入,利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發布課前預習內容,包括觀察不同光滑度材質的產品實物圖片與生活中的產品、閱讀教材相關部分、觀看教學視頻相關部分。學生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完成預習筆記。
學習目標,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分為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兩個層次。通過教學與練習,使學生掌握材質由不光滑到極度光滑的變化過程中,高光、反光、對環境的反射程度以及明暗對比程度的變化規律;環境反射內容選擇的依據;橡膠材質、磨砂材質、硬塑料材質、汽車漆材質與金屬材質的表現繪制方法與步驟;常用視角與光源下,不同幾何形體與不同光滑度材質的組合表現繪制;常用視角與光源位置下,具有明顯材質光滑度特征的產品效果圖繪制。
前測,在了解本單元學習目標,完成課前預習內容之后,通過前測題目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基礎理論方面的題目包括:材質由不光滑到光滑的變化過程中,高光的分布與強度將如何變化,反光的強度將如何變化,對環境的反射程度將如何變化,明暗對比程度將如何變化;用于環境反射的人造環境有哪些;常用材質如橡膠、塑料、金屬的高光分布與強度、反光強度、環境反射程度與明暗對比程度分別是什么。實踐技能方面的題目包括:自行設定合適的視角與光源位置,完成橡膠材質、塑料材質與不銹鋼材質圓柱體、球體與立方體的表現。
參與式學習,根據學生的前測結果安排課堂教學的內容與進度,課堂采用分組的形式,對教師提出的基礎理論和實踐項目問題進行討論、解答與實踐,并選出學生代表為大家講解解題思路與方法,由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后測,經過參與式學習之后,學生對基礎理論和一般的實踐項目已經有了較好的掌握,在此基礎之上,可以通過適當提高實踐項目的復雜程度來測試學生分析問題、靈活使用理論與方法以及知識轉化的能力。
總結,回顧本單元教學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本單元的理論知識、實踐方法與步驟進行梳理,選出學生分享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并由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5結語
本文介紹了BOPPPS教學模型,闡述了BOPPPS教學模型在《產品設計表現》課程中的應用。通過以上教學模式的轉變,改變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更好地培養工業設計人才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