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燕
摘 要:班級是幼兒園實施保護教育活動的小集體,是幼兒具體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幼兒園,教師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身體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所以,幼兒的班級安全管理尤為重要。基于此,主要談一下幼兒園班級安全管理的問題及措施。
關鍵詞:班級;幼兒;安全管理
班級是幼兒園實施保護教育活動的場所,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生活環境,幼兒的大部分活動在班級內進行。而安全工作是幼兒園班級活動的重中之重,是幼兒園進行正常保教活動的前提和保證。幼兒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期,年齡小、安全意識差、可塑性強,在園活動、學習、休息期間,幼兒的安全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幼兒教師應當將幼兒的安全管理放在班級工作的首位。
近年來,我園一直堅持班級安全工作一票否決的管理原則,強化安全意識,以做好班級安全管理。那么,班級安全管理工作具體怎么去做才有效呢?
一、提高認識,加強防范意識
班級幼師思想上高度重視,始終樹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理念。教師通過組織相關活動,使幼兒對安全具有一個感性認識,如防震、防火教育活動。為了讓幼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減少幼兒因無法預知而產生的恐懼,并且激發幼兒學習安全防范和自護知識的興趣和愿望,可以讓幼兒先觀看相關錄像、圖片,讓幼兒感知地震、火災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再讓幼兒參與演練,在演練中體驗和感受,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技能。還可以通過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活動、朗朗上口的兒歌、顯眼的卡通安全標志,讓幼兒知安全、講安全。在幼兒平時的活動、學習、休息中,隨機進行安全提示。為了讓幼兒安全意識常駐心中,做到周一來園談安全,周五離園講安全,藝術區角畫安全,讓每一個小朋友都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會保護自己。為了讓家長有安全意識,我們還定期對家長進行安全知識培訓,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轉變家長的育兒觀念,切實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常規
幼兒每天有9個小時在幼兒園生活,班級就是幼兒生活的一個小社會。幾十個孩子在一起生活,為了避免一些摩擦,我們共建班級生活管理常規。“出教室的安全規則”,如:小朋友,聽信號,戶外時間已來到,順著安全標志走,不推不擠不打鬧,上下樓梯靠右走,你謙我讓有禮貌; “遠足活動安全規則”,如:星期天,去郊游,小河邊上不能走,高壓線下不玩耍,雨天樹下不躲雨,過馬路,不亂闖,要走黑白斑馬線,識危險,懂安全,安全標記要牢記; “玩大型玩具的安全規則”,如:玩玩具,做游戲,不要推人倒在地,遵守規則不亂跑,自我保護很重要。這些均是孩子們自己制定的班規,并配有他們設計的標識。讓幼兒在班級中逐步接受班級集體安全生活規范的約束,使幼兒班級生活制度化、規律化,以消除幼兒間攻擊性行為等安全隱患。
三、做好晨檢和午檢工作
安全細節從早入園開始,為了避免幼兒吞食異物,早班教師利用每天的晨檢和午檢對幼兒逐一進行檢查。如發現幼兒身上有異物,例如玻璃珠、紐扣等,先由教師保管,放學交予家長并向家長說明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在流行性感冒和傳染病高發季節,教師要利用每天晨檢和午檢的時間對每個幼兒進行觀察、檢查,把病菌扼殺在萌芽中。保育教師在幼兒午睡時巡視,通過聽呼吸、看臉色,于細微處保障幼兒午睡安全。
四、加強消毒用品的辨識和管理
消毒用品對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幼兒還不知道危險所在,所以可能會拿消毒用品去玩耍。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教師一般都會把消毒物品放到幼兒不能觸及的地方,消毒時間也是在幼兒離園之后。教師可利用安全課給幼兒專門講解消毒物品的標識,讓幼兒聞聞氣味、看看顏色等,區分跟生活飲品的區別,知道其危害及安全使用方法。
五、經常排查班級的安全隱患,及時整改與維修
為確保幼兒安全,我們每周五會開一次班級安全排查會,三人一起把一周內班級安全方面的隱患一一排查,并及時整改與維修。如:電源插座是否已經放在幼兒接觸不到的地方,是否標識;是否有線路老化的現象,若發現老化現象需立即整改;室內桌椅和玩具有無安全隱患;幼兒情緒有無躁動、不穩定現象;玩具有無破損,有無易入口鼻的小玩意兒等,關注邊邊角角,關注細枝末節。
六、學習必需的安全知識,掌握安全技能
為了掌握必需的安全知識,班級教師除了自己加強學習之外,也經常利用班級安全小櫥窗和班級QQ群、微信群,向家長宣傳一些安全常識及傳染病預防知識,讓家長陪孩子完成安全教育平臺的作業,促進家長和孩子的學習。如:當幼兒高熱驚厥、骨折、流鼻血時的急救知識;了解災害和避險知識;安全用水用電的知識;自我保護方法等。
安全管理無小事,件件小事連大事。所以,作為幼兒園安全管理最基礎的班級安全是我們必須抓好的一項任務。只要我們用心觀察,方法得當,用愛心和耐心去關注每一位幼兒,一定會讓我們的孩子平安、快樂、身心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