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軍 王娜
摘 要:抗聯歌曲作為引導受奴役的東北民眾進行不屈戰斗的號角,不僅在戰爭年代對宣傳團結抗日主張、鼓舞士氣、瓦解敵人斗志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抗聯歌曲進行研究,通過對抗聯歌曲的內涵、內容方面進行深入挖掘、研究,充分的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精髓,讓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涵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充分繼承、弘揚、升華。
關鍵詞:東北抗聯;抗聯歌曲
一、抗聯歌曲及其形成過程
(一)抗聯歌曲
作者劉賢認為,“抗聯歌曲是以傳播全民抗戰思想、謳歌東北抗日聯軍抗擊日本侵略者、反映東北人民的心聲、瓦解敵人斗志、鼓舞民眾團結抗日、頌揚抗日英雄為主要內容,在東北廣大人民群眾中廣為傳唱的歌詠形式。抗戰歌曲具有著一般歌曲的共性,但作為那個特殊年代特殊群體的特殊文化現象,它不僅承載了那個特殊年代的烽火歷程,也表達出了東北人民蕩氣回腸的絕地吶喊,是東北民眾不屈戰斗的號角,是抗聯將士們抗日救國堅定意志的張揚,成為了東北抗日戰爭勝的思想基礎。它首開全國抗日救亡音樂之先河,成為孤懸關外的東北人民在長期極端困苦的斗爭環境中的重要精神食糧。
(二)抗聯歌曲形成的過程
(1)抗聯歌曲產生背景
從東北抗聯興起到東北抗聯的成長壯大,從東北抗聯在極端環境中苦斗再到1945年抗日戰爭進入奪取全面勝利的最后階段,在整個東北抗日聯軍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中,3000萬東北同胞彌漫著反抗日軍侵略,爭取國家重建的民族主義情緒,抗日救亡的實現需要全民共同的抗戰,這種社會環境下抗聯歌曲應運而生。
(2)抗聯歌曲發展的過程
1931年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東北抗聯歌曲的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抗聯歌曲的產生和發展階段(1931年9月至1933年5月)。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軍隊入侵東北。面臨著國破家亡的,東北民眾拿起武器,組建軍隊,用血肉之軀與日本侵略者決一死戰。隨著抗日戰爭序幕的拉開,抗戰歌曲也就開始產生;第二個階段為抗聯歌曲全面唱響階段(1933年5至1940年2月)。在中共中央“指示信的指導下,東北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東北抗日戰爭走向高潮并形成持久抗戰的局面。正是在這基礎上抗聯歌也獲得了新發展;第三個階段為抗聯歌曲復起的階段(1940年2月至1945年8月)。即從楊靖宇將軍犧牲到抗戰全面勝利,抗聯歌曲開始逐步走出低迷,重新復起。
二、東北抗聯歌曲的特征
(一)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在東北抗聯歌曲中,那些以日本侵略造成民族苦難和傷痛為內容的歌曲把這種民族之恥生動的告知每一個東北民眾,將每一個東北人積壓已久的悲情淋漓盡致地宣泄出來,喚醒東北大眾的民族意識,換發民族斗志,不當亡國奴;由于東北的抗聯部隊一直孤懸敵后,沒有友軍支援,大部分的抗日力量來自于東北廣大民眾,因此在東北抗日聯軍的兵源中85%以上是文盲。加之淪陷時期的東北,東北抗聯力量若要長期深入到城鄉村屯宣傳抗日救國主張,則有很大的難度,若想通過散發、張貼傳單等方式進行動員,則產生影響微乎其微。所以口唱心念、簡單明了、易于傳誦的抗聯歌曲便被抗聯將領挖掘出來,用東北廣大民眾熟悉的歌曲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謠宣傳抗日主張。抗聯歌曲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愛,歌曲的內容、曲調引起了廣大愛國民眾的共鳴,人們高唱愛國歌曲,與日本侵略者搏殺,直至取得最后勝利。
(二)具有特殊的東北地域性
抗聯歌曲作為東北抗聯在生活中形成發展的抗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然具有著鮮明的內涵和瑰麗多姿的東北地域特色。東北氣候嚴寒,生存環境惡劣,內與野獸拼搏求生,外要防御列強覬覦侵犯。復雜多變的形式,使東北的民風、民俗彌漫著濃郁的開放進取意識、變革意識和強烈的憂患意識,九一八事變后,風起云涌的抗日戰爭年代,既是中華民族的危機時代,也是東北各族人民生存最困苦的時代,抗聯部隊和“尚騎習武”各居一方的綠林響馬、地方豪強紛紛在政治、戰術、文化等諸多領域進行變革,萬眾一心,抗日救亡;東北地區是多民族聚集的地區,漢族、滿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長期融合,不僅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更沉淀出了奮力協作、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中韓民眾聯合抗日歌》《中韓民眾聯合起來》《勸“滿洲”士兵歌》等一大批抗聯歌曲都是東北地域兼容并包的有力體現。
(三)具有較強的功能性
總的來說,抗聯歌曲的功能性可以概括為喚醒民族意識、強調民族認同、塑造民族精神以及鼓舞廣大愛國志士追求民族理想。在東北的抗戰中,抗聯歌曲具有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戰斗性。東北抗日聯軍指戰員用抗聯歌曲作戰斗武器,配合游擊作戰。抗聯歌曲作為重要的宣傳工具,抗聯將領用它去動員群眾,陣地上,他們用嘹亮的歌聲擴大抗聯歌曲的影響,團結民眾,瓦解敵人;戰場上,將士們高唱抗聯歌曲,感召偽滿軍士兵,傳遞正能量,使抗日御悔的力量不斷積聚和持續。抗聯歌曲是改造社會的工具,它不但反映社會,而且進一步改造社會,尤其是在改造民眾思想方面。抗聯歌曲是一種人文關懷,在遠離家鄉、孤獨苦戰的環境中,抗聯部隊引導戰士們用歌聲抒發思念親人和家鄉的微妙情感上,從而為他們揚起堅持戰斗的風帆。抗聯歌曲又是一種組織工具,它通過歌詠和表演,組織了無數民眾參加抗聯、奔赴戰場。抗聯歌曲還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東北抗戰中以不屈不撓的歌聲,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的光明前途。
三、抗聯歌曲的保護與傳承對策
為了更好的保護、傳承好抗聯歌曲,可以通過紅色旅游傳播抗聯歌曲,利用專題活動擴大受眾群體,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將思政教育與抗聯歌曲學習相結合,讓抗聯歌曲走進校園寫入教材;加大政府的資金、政策力度,培育抗聯歌曲研究方面的專業人才。
四、結束語
抗聯歌曲作為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作為抗聯精神的重要傳播,是對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傳承,因此,對抗聯歌曲的相關研究時不我待。
參考文獻
[1]張洪興.東北抗聯精神[M].沈陽:白山出版社,2010.
[2]韓玉成.最后的吼聲:東北抗戰歌謠史鑒[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