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夢云
摘 要:思政課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統一,不斷提升思政課的時代性、針對性、思想性和鮮活性。教師用科學的理論培養學生的同時,要重視思政教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關鍵詞:理論性;實踐性;思政;價值底蘊
習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提出“八個統一”的具體要求,為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其中“要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教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這一論述,為推動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根本遵行,增強思政課價值底蘊的重要保證。下面從理實統一的特點和方式來進行分析。
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特點
思政課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更能體現思政課的底蘊特征:
(一)時代性
思政課建設不僅要提高抬頭率、聽課率,更應增強吸引力和感召力,只有不斷與時俱進,才能真正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理實統一既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又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能幫助學生了解新形勢下我國的路線、方針、政策、黨情、世情和國情,突出時代性,樹立正確的三觀和認識新時代的方法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針對性
思政課的教育對象是成長中的大學生,針對大學生的文化素養、道德品質、政治覺悟、認識水平不同,思政教育理實統一可以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價值取向、學習習慣、網絡生活狀況等,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身邊的教育資源,不斷拓展實踐教學的空間,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使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走進學生心靈,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
(三)思想性
思政教育,要落實到思政教育的初心:“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問題上,把立德樹人作為檢驗思政課成效的根本標準。思政課理實統一把思想性和知識理論結合起來,強化思想的價值引領,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落實“兩個維護”,勇擔復興大任。
(四)鮮活性
思政課理實統一要直面社會熱點,挖掘鮮活故事,感受紅色經典,通過生動、具體的故事、案例,結合多種形式的實踐,使思政課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兼顧學生的興奮點、關注點、共鳴點,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讓學生感受真實、體驗激情歲月,感受家國情懷,不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還可以使抽象的理論鮮活起來。
二、理實統一體現的價值底蘊
思政課理實統一,是高校思政教育規律、立德樹人和學生成長成材的本質要求,在社會多元化的今天,00后學生個性獨立,思想前衛,思政課局限在課堂和學校是不夠的,要積極構建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進入社會這個大課堂,了解國情、社情和民情,引導學生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奉獻的本領。
思政課的理論性,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的思想鑄魂育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基本原理、重要問題、主要觀點、理論邏輯、思維方法講準確、透徹、明白,解決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增強思想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思政課的實踐性,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主要內容,實踐課的內容要堅持與時俱進,在實踐創新中回應和解決現實中的新問題,學生成長中的困惑,使當代大學生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愛國熱情,傳承紅色基因。使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學生思想實際,用具體生動的典型事例和豐富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做深入闡述。對學生的思想迷茫、理論困惑、情感沖突進行解惑和引導,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
理實統一,是學生認知國情、砥礪情懷的重要載體,將學生融入到校外社會實踐中,使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理論能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檢驗,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認知。大學生們穿梭于田間地頭、工廠礦山,能感受我國70年的偉大歷程和蒼山巨變,感悟每一個中國人為了實現各自心中的中國夢的拼搏精神,體悟青年一代的使命與擔當精神。參與多種社會實踐,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組織各系部的入黨積極分子、各班的團支部書記、班委、學生會成員等寒暑假參與社會實踐,作好價值宣傳:
(一)組織學生深入農村,開展“三農問題”的根源進行探究,并對“三支一扶”、精準扶貧的實施和效果進行調查,設計調查問卷。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社會實踐,建設鄉村振興工作站,在鄉村田野中展現青年風采和時代擔當。去紅色基地,學生感悟“為什么入黨”等問題更深入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到黨員不是為了自己謀利益,而是要心系人民,在社會建設中實現自身價值。
(二)組織學生去最美鄉村,深刻體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投身到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潮流中。
(三)組織學生深入醫院、社會、工廠、企業實習,了解當前的就業情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實踐中找準以后的奮斗目標,堅定報國信念。
(四)組織學生到紅色基地、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城市、實踐教育愛國基地參觀實踐,引導學生親身感受革命精神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價值底蘊,自覺投身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
思政課做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不能空泛地講理論而脫離實際,要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理論性與實踐性統一于教學的全過程,對應課堂理論抓好實踐教學,實踐要與理論相呼應,有針對性的深化課堂教學,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將社會實踐課打造成為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環,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社會實踐中去理解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堅定四個自信,才能使理論在實踐中綻放智慧的光芒,引導學生立鴻鵠志,把小我融入到大我,具有家國情懷,勇當時代使命,爭做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王易.打造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高等教育.2019.第10期
[2]梁園.在黨校教學中堅持“八個相統一”.社會主義論壇.2019第5期
[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須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陜西網.2019.11.13
[4]王效為.簡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教育與職業.2019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