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晨辰
摘 要: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變得更加苛刻,國家已經將越來越多的關注度放在了高校教育的身上。現如今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能夠適應眼下這個快節奏的發展,所以高校在培育學生的這方面就不在是原先的那種單一的模式僅僅只是澆灌知識給學生們就可以。多主體需求變得更加的清晰,現在高校教育面臨著比之前更加艱巨的任務和新的形勢,伴隨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精髓思想在我國國內各行各業之中的影響加深,現階段高校教育應當更加注重對于大學生們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以及找尋到如何更加豐富新時代大學生們專業知識的學術研究的重要內容。本篇文章將針對于高校教育之中現階段面臨的新的形勢展開闡述和論點。知識作為人類進步的一種無形的生產力,直接與間接的為社會創造了極大的財富,同時知識也促進著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而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體,其個人的發展狀況受社會發展情況制約的同時也在反作用于社會的發展。所以要想保證社會處于不斷進步的狀態,就需要通過教育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為社會創造出更大價值。而要想達成這一目的,高校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就必要做出調整。
關鍵詞:高校教育;多主體需求;期望;證實研究
一、簡析現階段高校教育的背景
互聯網大時代里,國家和經濟的發展不在單一化的了,而是具有了非常豐富的內容的,比如相比于之前的發展現階段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科技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以及人口因素等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是人才培養的方向,也是影響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不置可否,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信息技術的時代,科技的發展對于從人才需求是非常強烈的,需求就是目標,以科技為目標的出發點對于我國高等學校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方面的質量產生了非常深重的影響。
二、多主體需求的期待分析
我國目前的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已經跟國際世界接軌,互聯網高科技信息技術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滲透進了我們生活與工作還有學習中的每個角落里,它影響了20世紀中期以來每一個國家的發展。傳統的經濟模式在眼下似乎已經逐漸被改變,伴隨著新媒體和網絡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逐漸變得緊密,而這一愈來愈緊密的趨勢要求高等學校加強學生的知識融通與遷移能力的培養,在教育過程中,高效教育應該更加注重于質量,有效推動多學科交叉,拓寬現階段學生們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不得不說的是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既存在著有利的促進因素,但也含著某些不利因素。促進因素在給我們這個時代帶來諸多便利之時,也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強大的影響力。現如今高校教育的培養側重點應該轉向較高的人文、科學素質,具備將科技置于整個社會系統之中,從政治、經濟、法律、生態、心理、倫理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學生們的能力。
三、高校教育質量與多位體需求期望的關系的分析
無論是在傳統模式下,還是在這個互諒網經濟時代里,高校的教育落腳點應該在社會需求上,高校在培養人才時應該充分考慮到現階段社會的需求,并以社會的需求作為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不斷地為社會的又好又快良性發展輸送人才,從而不僅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也能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學生個人價值的實現。此外,高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不能只向他們傳輸理論知識,應該將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他們將來的就業方向緊密結合,進行職業化教學,從而使他們在真正就業時,能夠與社會的需求接軌,順應時代的要求而不被時代所拋棄,也為自己能夠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而一個夯實的基礎。
四、現階段我國高校保證自身教育質量的分析
高校教育想要維持住自身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在如何滿足現階段多位體需求方面下功夫,靈活的改變自身的教育方針從而滿足多位體需求的期望。關于如何提高高校教育滿足多位體需求有效措施方面提出幾個淺顯的建議:
首先,現階段高校教育一定要明白目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趨勢,從而可以針對性的拿出一些具體措施使教育理念不存在固態化,而是逐漸趨于創新化,教育一直也應該逐漸趨于靈活化。
其次,我國國內的高校們在這個互聯網經濟時代之下,應該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充分的注意到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差異,針對于不同差異和特長的學生,高校應該具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促進學生們發揮出自己的特長。
再次,現在的快節奏發展之中很多企業都要求新入職的大學生們可以很快上手工作,基于這一點,高校還應該注重對學生實踐的教育,在大學階段,為學生充分提供外出實習的機會,使他們能在大學階段就積累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這樣,在他們真正進入社會之后才能很快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取得更好的個人發展。
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催生了新媒體的發展,就連現在國內的政治都已經開始頻繁的使用新媒體作為手段和措施,那么作者認為高校教育在保證自身教育質量方面也應該結合新媒體,做到與時俱進。在教育過程中,應不斷改革,多渠道,多環節地研究新媒體思想和技術,將高校教育發展與新媒體相結合,為學生走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教師提升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水平而服務。
高校教育質量是和多位體需求期望有著密切聯系的,滿足了多位體需求期望那么高校的教育質量就是良好的。在保證自身教育質量的發展進程中,高校需要認清發展所需,不忘教育的初心,找尋出一條最適合于自身發展的有效道路。在這個道路上,高校教育只要堅定不移地向著正確的教育改革方向不斷努力,就一定能夠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為祖國的未來不斷輸送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從而也能夠全方位的滿足多位體需求的期望。但是,任何發展都是充滿了艱辛和坎坷的,在高校確定自身的教育改革方向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學校自身的現實情況并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進行確定,在改革方案實施的過程中,高校也應該及時發現在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與此同時,高校進行教育改革時也應該確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從而確保教育改革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和改革的初衷。
該文章應用于調研課題《基于多主體需求與期望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長效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