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摘 要:立人先立德,通過強化教育報國、立德樹人理念,改進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更好的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發展理念,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筆者主要圍繞教育報國守初心,立德樹人擔使命相關內容,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守初心;擔使命;高校思政教育措施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為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斷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大力提高國民素質指明了方向。教育事業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高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對各項知識體系進行優化和改善,可以更加有效的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實現的角度出發,歸根結底要依靠人才,要依靠教育,要全面推行建設教育強國教育現代化的新要求。
一、守初心,建現代強國——重視高校思政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曾說,少年強則國強。而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要貫徹落實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發展理念,推動現代化教育的發展,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要對新時代加快教育強國建設的著力點進行準確把握,建設教育強國,是一個人才培養的過程,要逐漸轉變,而不能急功近利。高校思政教育也是同理,高校教師以及其他社會主體都要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對于人才培養的指導意義,整個教學過程不僅要對教學改革進行深化,也要堅定理想信念,對學生的品德修養、知識見識、奮斗精神進行有效的培養,才能夠培養出更加有擔當有作為的人才。此外,高校在對教育事業的相關內容進行把握的過程中,積極對教育體制改革進行著力深化,推動教育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發展。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帶動優良的教育風氣,緊緊圍繞社會主義建設和接班人的發展任務,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有效完善,在充分健全學校發展制度的同時,推動教育的法制化現代化發展,對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教育事業全面進步都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二、擔使命,強國必強教——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策略
為了更好的培養出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結合教育發展的新使命,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對于民族振興、社會進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必須將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通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推動教育事業的繁榮與進步,這樣才能優化人才強國、科教興國等相關戰略,進而更加有效的推動人才資源大國模式的轉變。
(一)深化人才培養質量,加強教育發展方式轉變
從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人才培養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式之一,對于國家富強民族進步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為了更好的對新時代加快教育建設強國的著力點進行準確把握,就得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目前高等院校在辦學規模和年畢業人數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首位,但是人數和規模的擴大并不意味著教育質量和效益的增長,應該通過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推動,加強高等教育的穩定發展,整個教育體系都應該類比此種發展模式。高校應將思政教育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將思政教育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學生思想政治意識有了進步,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夠指導自身的行為,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二)注重體系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科學規范的教育體系和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對于教育強國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在建設現代化強國的今天,要對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發展體系進行構建和優化,形成具有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克服片面追求單一教育目標的現象。為了更好的提升雙一流學校的有效建設,高校思政教育不僅要內容豐富、方式創新,還要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工匠精神和創業高技能人才。另外,根據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發展需求,高校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對互聯網、智能化等相關技術進行有效融合創新。比如,開發公共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對于教育建設學科體系的優化及思政教育內容的融合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強教必先強師,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在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進行推進的過程中,要對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進行著力建設。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發展要求,要根據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的需求,建設結構合理、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這樣才能夠通過良好的指導推動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在對教師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過程中,通過教師準入、教師招聘、教師交流和一定的退出機制,完善考核評價體系,而為了更好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也應該對教師的工資收入分配制度進行有效的優化和完善,在對教師的生活待遇進行提升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此外,為了更好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也要加強業務交流和業務拓展,可以組織本校師生與其他高校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在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的同時,增長學生的見識。
(四)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要根據地區發展實際推動教育科學機制的建設,政府以及其他社會主體,通過教育評價體制的建設,總結試點改革經驗。從教育強國發展目標的角度出發,高校也要貫徹落實教育開放政策,逐漸走出中國,走向國際社會,加強學生與其他國家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在不斷拓展視野的同時,推動優質資源的有效共享。另外,為了更好的對社會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解,高校在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融合的過程中,也要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和安排,讓學生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對課本中的思想政治意識形態進行全面化的理解,通過合理的教育評價制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的監督和了解,這樣才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整個教學始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語
高校要積極結合新時代教育形勢,深刻理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統籌落實、扎實開展,融入到教學實踐之中,從而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整體發展水平,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