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艷玲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給學生的壓力也逐漸增加,小學生之間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也逐漸在課堂中凸顯。本文以小學兒童為例,闡述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在課堂上的表現,分析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進一步探究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兒童;心理健康;課堂表現
我們常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兒童作為祖國的花朵,承載著國家未來建設和發展的重任,兒童的健康發展對家庭、社會乃至國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生作為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經濟快速發展、開放的網絡環境影響下,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成為了家長、教師所關注的對象。作為小學教師在傳授兒童知識的同時,如何進行心理健康引導,預防兒童各種心理疾病,成為了廣大小學教師共同關注的課題。
一、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在課堂上的表現
(一)性格缺陷
小學時期的兒童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往往此時期的兒童都性格開朗、善于交際,而且接受能力也非常快,在課堂上也會積極和教師互動和交流。然而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往往在課堂上表現的比較沉悶,不愿意和師生進行交流,喜歡獨處。而且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在性格表現上會非常偏激,舉止異常,給人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二)調皮搗蛋
還有一些兒童性格和沉悶的兒童剛好相反,是課堂教學中的活躍分子,不僅精力十足,而且還善于和教師唱反調,通常是教師眼中的“問題兒童”。這些兒童往往是心理問題的一種表現形式,希望能夠得到兒童、教師等關注,采取了一種極端的方法。
(三)學習成績差
在應試教育下,兒童的好壞完全取決于兒童成績的高低,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兒童有很大的學習壓力,久而久之便產生自卑的情緒,學習成績居低不上,心理健康問題便逐漸凸顯,學習成績差也成為了心理問題下的產生的必然結果。
二、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兒童最早接觸的環境,也是兒童塑造性格的第一場所。所以家庭環境對兒童的成長以及身心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通過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進行分析,大多數家庭會有以下因素:第一,過度保護或者寵溺,兒童在家庭中以小皇帝和小公主的身份存在,父母包辦所有的事物,從而導致了兒童自主能力缺失、人際交往不足,從而影響性格發展;第二,家長過于嚴厲,兒童在家庭生活中如履薄冰,生怕做錯事情會受懲罰,這就導致了兒童在學校生活中產生冷漠、自卑、不愿意與人交往的情況發生。
(二)學校因素
學校是兒童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除家庭之外兒童時間最長的環境。在應試教育的觀念下,兒童不僅有學習的壓力,還要承擔課外班的壓力,給小小的肩膀壓下了重擔,從而導致了學生對學習的厭倦。不僅如此,還毫無反抗能力,久而久之會給兒童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其次在學校教學中,人際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都給兒童心理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
(三)社會因素
社會是兒童成長的大環境,社會影響一般分為兩個方面:第一,互聯網的影響,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信息處于一個開放的環境,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差,很容易被不良信息誘惑,從而在電子產品和電子游戲中沉迷,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第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隨著近幾年青少年犯罪、校園欺凌等事件的報導和影響,不但沒有給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反而會影響小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樹立,影響其身心健康。
三、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家庭方面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不可忽視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作為兒童家庭方面,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改革,來解決和避免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第一,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家庭的宣傳教育,讓家長可以全面認識到家庭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家長可以充分了解不同時期的兒童特點來給予及時的引導和教育,從而幫助兒童塑造良好的性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第二,父母要加強和兒童的溝通和交流,和兒童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和交流環境。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兒童在心理健康上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引導和教育,防患于未然;同時還能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為兒童身心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要為兒童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以身作則,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二)學校方面
學校作為僅次于家庭的場所,是教育的主體,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兒童的另外一個家庭。所以在學校教育上,不僅僅是要進行知識教育,還要涉及情感教育、思想教育等等。首先,作為學校要加強學校教學管理,讓兒童可以在學校規章制度的約束下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逐漸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其次,作為學校要在知識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兒童在學習的同時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再有學校要不斷的提升教師素質,一方面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兒童的言行,還要在教學中通過教學游戲、教學活動的開展等幫助兒童減輕學習壓力。另一方面教師要樹立平等的教學觀念,將兒童看作一個獨立的整體,不因兒童的成績、家庭二萬人產生偏見,為兒童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成長環境。最后,學校要加強和家庭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建立網絡化的交流平臺。不僅可以在平臺上及時和家長交流兒童在校表現,而且還能定期向家長推送育兒經驗、營養補充、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和家庭共同攜手為兒童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三)社會方面
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同樣也離不開社會的配合。首先我國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宣傳,加強其法律監管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像取締學校周圍黑網吧、電子游戲廳等,加強學校周邊無業青年的監管等等。從社會的角度來為兒童身心發展盡一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生作為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此時期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不容忽視的。針對目前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和成因,筆者建議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來加強教育和改革,通過家、校、社相結合的方式,為幼兒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謝飛.江西省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D].南昌大學,2019.
[2]余靜.小學兒童心理健康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成因[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3):167-168.
[3]李杰,羅秀英.少數民族兒童心理因素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表現及對策[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5):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