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學習投入的相關研究雖然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30年代,但是該概念的正式提出則是在 20世紀 80 年代。自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也開始關注此領域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學習投入結構及影響大學生學習投入的主要因素,并對如何完善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投入度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學習投入度;影響因素;綜述
一、引言
目前,國家和自治區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培養,以往有關學生培養質量的考評主要是從學生的學業成績來考量,但是這種側重學生學習結果而輕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方式極為不客觀,也不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伴隨著教育的發展改革,高校教育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來關注學生學習,用學習投入來評估學生學習和培養質量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
二、學習投入理論基礎研究
(一)國內外學習投入定義研究
A.Astin(1984)認為學習投入度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投入的心理和體力的總和。Newmann(1992)將學習投入定義為“學生直接指向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的心理投資與努力”。Fredricks(2004)等認為學習投入包括行為(behavioral)、情緒(emotional)和認知(cognitive)等三個維度。在此基礎上,George D.Kuh(2006)給予了進一步的解釋和補充:學習投入除了測量學生有效的投入到學習中的活動的時間和精力外,還涉及學生如何看待學校對他們學習的支持力度。喬曉熔(2006)對學習投入的界定是投入既包括行為成分,又包括情感成分。蘇紅(2007)等人認為學習投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消耗的經費、時間和精力等資源的總稱。張信勇(2008)將學習投入定義為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出的一種對學習充滿持續的積極情感的狀態等等。孫蔚雯(2009)認為學習投入是指學生在執行學習活動時行為上卷入的程度、情感體驗的質量以及認知策略運用的水平,它包括了行為投入、情感投入以及認知投入三個維度,是學生對學業的一種認真的心理投資。
(二)大學生學習投入度影響因素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其他變量在學習投入上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相關變量紛繁復雜,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述。
1.個體因素。從人口統計學來講:Lee,Smith(1995)等研究發現經濟和社會地位較高家庭的學生比其他的學生學習投入要較高。從人格特征來講:艾琳(O.Eileen)(1995)和雷諾德(Remolds)(1997)等多位研究者通過實證研究得出: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學習投入程度同學習動機、出勤率、學術成就、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一系列學生發展質量指標呈正相關關系,學生在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被證實與學習結果、學生發展積極相關。Schaufeli(2002)的研究團隊發現學習成績同學習投入具有正相關,同學習倦怠具有負相關。
張信勇、卞小華等人對高校大學生的學習投入、健康堅韌性進行研究。研究通過發放問卷獲取數據,得出學習投入程度、健康堅韌性水平兩者均一般,且在不同變量上有差異。其差異為:學習投入上,女生大于男生,大一學生大于其他年級的學生,文科學生遠大于理工科。健康堅韌性上,大二學生高于其他年級,文科學生顯著高于理科和工科。同時指出大學生學習投入上,承諾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預測變量。涂素珍等認為如果學生在學中沒有掌握合理的學習策略,將會影響學習投入度。
2.環境因素。學生處于影響他們發展的一套因素系統中,像教師、同伴群體、學校等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的經驗形成特別重要的環境。
從教師層面來講:Skinner 和 Belmont(1993)指出教師的知覺和實際行為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投入。Ryan,Gheen(1998)等指出教師關注學生的學業需求和社會性發展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投入。而 Valeski,Stipek(2001)卻研究發現教師的感受和態度對學生的學習投入沒有多大關系。Paul D.Umbach(2009)指出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與學生的學習投入呈顯著關系。
從同伴群體層面來講:Fredricks(2004)等得出同伴群體的支持與學生的學習投入成高相關。Ogbu(1987)認為同伴群體黃思蕓等認為在學生的學習環境,包括其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中,存在某些不太容易克服的消極因素,或者他們不善于利用學習環境中的有利因素。Martine Robinson Beachboard(2011)得出群體的參與能增強學生的情感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結果,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和合作。
從學校層面來講:George D.Kuh(2006)在分析全美學習投入調查數據后提出學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學習投入,而學習投入的核心是學生有效教育實踐活動和大學整體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Steven Brint ? Allison M(2012)得出我們在討論學生的學習投入時,應考慮學生的專業類別和學科專業之間的差異比較。Lee,Smith(1995)等研究發現規模小的學校的學生學習投入水平較高。
3社會支持方面。眾多研究得出社會支持中的教育經費是與學習投入成正相關。如 John F.Ryan(2005)以來自參加 NSSE的 142 所高校為樣本來進行研究和分析,得出:機構支出和大學生的學習投入并沒有顯著的關系,僅僅只有教學支出是積極相關于大學生的學習投入
三、文獻述評
相對于對學生學習投入的理論和定義研究,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較為零散并不系統。早期,絕大多數關于影響學生學習投入的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個體因素上,后來,人們發現環境對提高學生學習投入同樣至關重要。因此,目前關于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從個體因素和環境因素上來研究。但是個體因素和環境因素對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只是散落在零星的研究里,對此還缺乏更深入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已有研究缺乏對影響學生學習投入的學校因素的整合,發現因素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和不同的因素組合對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作用,系統地建構學生學習投入的學校影響因素模型,而這樣的研究對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Astin,A.W.Student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 [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84,25(4):297-308.
[2][喬曉熔.中學生數學學習自我決定及其與數學學習投入的關系[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蘇紅,章建石,朱生玉.教師學習投入狀況及特征[J].教育科學研究,2007(5):23-25.
基金項目:昌吉學院教學研究項目《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投入現狀研究-以昌吉學院為例》(項目號:16jyyb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