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 要:當前中學的科學課程主要有生物課程,物理課程和化學課程,在這些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進行科學知識的教育,還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科學精神的培養,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教育,通過科學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還可以講述科學史,讓學生了解科學史上一些優秀的科學探究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理想,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科學精神與科學素養。
關鍵詞:科學課;科學史;科學素養
生物教學讓學生掌握生命的科學、理解生命的意義,物理課讓學生掌握自然界的規律,認識物理運動的一般規律,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化學課所學知識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培養了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教師可采取的辦法主要有科學知識的傳授,科學理論的構建,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實驗數據的分析,用數據和事實說話讓學生學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些都是科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培養的重要措施。本文談一談在科學課教學中如何通過科學史教學,讓學生了解科學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來實現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科學目標和科學理想并為之做出自己的努力與奮斗。
一、講述科學史有助于激發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和樹立科學理想
科學精神的培養就要讓學生認識什么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的精神,科學精神需要保持一顆好奇的心思,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堅持了科學態度與價值觀才實現了科學的進步,促進了人類的向前發展。科學課教學中講述科學史,讓學生了解科學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探索實例和重要的人物,通過他們的事跡讓學生科學產生積極的情感,讓學生從他們的努力中學習科學精神,樹立獻身科學的遠大理想,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科學精神的培養,可以激勵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積極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課學習效率。科學史教學中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思想內容,科學家在科學研究時,所需要的優秀的科學品質和積極的科學態度,是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科學理想并為之奮斗的有效素材,科學教學如果僅僅關注于科學知識的教育,學生難以樹立遠大的理想,也少了需要學習的動力。生物學家魏爾肖在他自己所處的時代,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修正了細胞學說建立者施萊登和施旺關于新細胞產生的的說法,這種質疑精神正是我們今天科學課所要培養的重要的科學品質,也是學生未來人生發展中的必備品質。
二、講述科學史能夠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提升
科學家堅持實施依據,了解和尊重自然規律和生命規律的態度,是我們追求真理,實現發展的可貴品質,科學家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統計、觀察、概括和推理,科學模型的構建和科學思維的運用,就是對中學生科學品質和科學思維的積極引領,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可以克服掉學生自身常見的人云亦云,盲目跟隨的消極傾向,中學時代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科學態度,可以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科學探究的良好習慣,在中學科學課教學中,甚至中學所有課程教學中,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應該成為中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內容,因為,無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獨立思考,科學決策永遠是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向前發展的積極動力,學生學習科學史,可以從歷史上科學家身上學習到這種高貴的品質和積極的思維方式,從而形成獨立思考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早在140多年前,孟德爾通過科學實驗,運用“假說—演繹法”利用豌豆科學的探討了遺傳的本質,揭示了遺傳的規律,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法”在孟德爾理論學說的基礎上研究并推理了染色體學說,但他們的學說直到1910年唄摩爾通過反復的實驗,利用果蠅遺傳實驗才得以證明,遺傳學中關于DNA的研究都是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實現的,包括遺傳學在內的各種學說,都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漸證明的,也有一部分學說被后來的科學家證明是錯誤的。無論怎么,科學史上科學家堅持科學研究,積極探索科學真理的科學態度和縝密的科學思維,為中學生積極面對問題,采取科學態度,選擇科學態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了積極引導,教師在科學課教學中要通過科學史講解,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習慣和科學思維的意識。
三、利用生物學史培養學生社會責任
科學家不斷探索科學的過程,既是科學精神的體現,也是科學家為人類社會承擔責任的具體體現,科學家是天然的榜樣,“共和國胸章”獲得者“袁隆平”一生獻身于雜交水稻事業,90高齡仍然堅持雜交水稻一線,就是因為其關心中國人的飯碗,中國人口眾多,耕地面積少,糧食安全關乎每一個人的飯碗,是國家重大利益,對世界也有重要影響,袁永平以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感,堅持在科學研究一線,為人類糧食安全不斷做出自己的貢獻,楊振寧97歲高齡任然堅持科學研究工作和青年科學家培養工作,也是科學家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今天的中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必須從這些科學家身上學習獻身精神,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了解自己的歷史使命,樹立科學理想,立志為了人類的向前發展做出自己貢獻,這種責任感可以引導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無論身居何處,都能夠有良好的責任感,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講述科學史有助于激發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和樹立科學理想,科學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的精神,科學精神需要保持一顆好奇的心思,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是學生未來人生發展中的必備品質;科學家堅持實施依據,了解和尊重自然規律和生命規律的態度,可以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科學探究的良好習慣,教師在科學課教學中要通過科學史講解,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習慣和科學思維的意識;科學家不斷探索科學的過程,既是科學精神的體現,也是科學家為人類社會承擔責任的具體體現,激勵學生立志獻身精神,立志為了人類的向前發展做出自己貢獻。
參考文獻
[1]蔡春燕,劉嘉.立足核心素養,培養科學精神[J].教育科學論壇,2019(28):65-66.
[2]趙海紅.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素養的優勢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9):154-155.
[3]孟慶男.基于核心素養的科學精神教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0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