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
摘 要:在幼兒教學過程中,講好故事是每個幼兒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和素養,那么幼兒老師要運用什么好辦法講好一篇故事呢?關于如何提高學生講故事技巧的能力,我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幼兒語言;語言能力
在幼兒的成長、發展過程中,故事教學往往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推動幼兒多方面發展,也能使其體會、感知到更多的真善美,這對于其身心發展、人格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也應深刻意識到故事教學的實踐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應用策略、路徑等,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助力。本文對故事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意義和實踐策略進行論述。
一、設置疑問,激發幼兒故事思維能力
幼兒的好奇心比較重,對很多陌生的事物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都有著想去試一試的心態。比如作為幼師,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這是什么”和“為什么”,這足以印證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是很頻繁的。因此,幼師可以抓住幼兒這一學習特點,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實現有效疑問的創設,由此激發幼兒帶著問題去思考和閱讀,以獲得更加理想的閱讀效果。簡而言之,幼兒帶著對應的問題去閱讀,可以確保閱讀的針對性,可以更好地實現幼兒故事思維能力的鍛煉,這對其語言能力發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在《龜兔賽跑》的閱讀教學中,幼師依照幼兒的思維特點,設置了如下的問題。首先,生活預見性的問題,主要是從幼兒生活的角度入手,激發其思考關于賽跑的事情:你參加過賽跑嗎?你覺得要想在賽跑中取得勝利,應該如何去做?其次,故事預見性的問題,你覺得烏龜和兔子誰會獲得比賽的勝利?并且說出對應的原因是什么?在此之后,是幼兒閱讀圖文資料,對文本內容有基本了解之后,幼師進行更加深層次問題的設置:你覺得烏龜是依靠什么取得了比賽的勝利?此時幼兒可以相互探討,幼師可以邀請不同的幼兒說出自己的答案,最終引導幼兒進入更加深度的思考:通過這樣的故事,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道理?此時應該是開放性的設問,幼兒可以結合自身的閱讀理解情況來作答。有的幼兒認為烏龜堅持不懈才取得了勝利,有的幼兒認為做什么事情不能三心二意,有的幼兒認為要懂得利用好自己的優勢等。在這樣開放問題的引導下,幼兒的思維活動開始變得越來越頻繁,實際取得的語言鍛煉的效果也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幼兒語言能力的鍛煉,需要在對應的問題情境中開展。幼兒教師在故事教學法滲透的過程中,要懂得結合故事情況設置對應的有層次性的問題,依靠問題的層層扒開,使幼兒故事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幼兒的語言素質也會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如果幼兒在沒有任何設問的前提下進入閱讀狀態,不僅不利于實際專注力的提升,還會影響實際語言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發揮引導作用,精選故事作品
在故事教學中,故事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故事會對幼兒的成長及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幼兒教師要對故事作品進行合理的篩選,充分考慮幼兒現階段的特點,對作品的教育功能進行全方位的考慮,力求將故事教學的內涵及價值充分展現出來。首先,故事選擇應符合幼兒的審美需求。在童話故事中也存在著一些血腥、暴力的場景,如《小紅帽》中大灰狼吃掉小紅帽的場景,《哪吒鬧海》中哪吒抽龍筋的畫面等。對于這些語言描述或畫面,教師一定要進行相應的處理,可以用適當的語言一帶而過,以免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產生恐懼心理等。其次,在選擇故事時,教師也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情商、智商。如在《小猴和桃子》這一故事中,小猴子由于把媽媽的桃子送給了餓了的小田鼠,受到了媽媽的表揚。在講述故事中,教師就應讓幼兒懂得:要想讓別人幫助你、喜歡你,自己也要先幫助別人、喜歡別人。這樣的故事講解,可以促進幼兒的情商、智商共同發展。
三、聲音塑造形象
人物角色不同,性格特征自然也不同。狡猾奸詐的狐貍說話尖聲尖氣氣;威猛無比的老虎說話鏗鏘有力,性格懦弱的小刺猬說話有氣無力,自尊自愛的小白兔說話不卑不亢,笨重無比的大象說話就是粗聲粗氣的,還有小熊、小鹿、小鴨等等,因為自身形象不同,幼兒教師在給幼兒講故事的時候自然也要區分開來。比如《鴨媽媽找蛋》,這篇童話通過一個沒頭腦的典型——鴨媽媽,告訴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動腦筋。在處理敘述語言時,用聲既要自然、平穩,又要表現說故事者進行勸誡的感情態度,基本語氣是富有風趣、帶有善意諷刺的。在處理重復的對話時,要仔細體會她在不同階段的內心活動,通過語調、音量、速度等的明顯變化,表達出鴨媽媽的心理狀態。在講述其它動物的對話時,可以運用不同的音色、語調、語氣和語速來表現,用聲音造型賦予各種角色以活力,使得故事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四、引入故事游戲,滿足幼兒需求
在引入故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幼兒的特點,將故事游戲適當融入其中,使幼兒的學習形式更加靈活、多變,切實滿足幼兒的需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例如,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這一故事時,教師就可以將幼兒劃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故事情境一一展現出來,教師做最后的評比、總結。這種方式可以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靈活,形式更加豐富,深化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使故事教學的效果達到最佳。
綜上所述,故事教學法作為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實現路徑,其不僅可以創設理想的語言輸入輸出環境,還可以激發幼兒語言表達和應用的熱情,由此推動實際語言能力建設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基于這樣正確的語言教育教學價值觀,幼師需要不斷實現自我語言教育行為的調整和改善,采取更加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以切實發揮故事教學法在實際幼兒語言能力建設中的效能。相信隨著幼師故事教學法使用經驗的不斷積累,幼師對幼兒語言教育的認知會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由此驅動幼兒語言素質朝著更高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成文.“講好故事”視角下學前教育專業高職生語言教學現狀探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37-38.
[2]儲蔚蔚.解讀成語故事教法,豐富學生語文素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8(33).
[3]柯恒波.幼兒故事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科教文匯,2014(15):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