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超
摘 要: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城鄉各類幼兒園應該充分利用本地各種資源,構建適合本地幼兒發展的課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木偶文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是化州民間的瑰寶。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運用木偶文化進行園本特色教學活動,發揮木偶獨特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在與木偶環境充分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這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木偶;教育活動;幼兒發展
隨著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開展和《幼兒園教育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頒布實施,幼兒園掀起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浪潮。在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其總則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城鄉各類幼兒園應該充分利用本地各種資源,構建適合本地幼兒發展的課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化州木偶戲,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是化州民間的瑰寶,深受化州人的喜愛。它除了高超的木偶演出技藝,制作也有其獨特之處。其臉部勾畫很像戲曲臉譜,造型富于想象力,形狀萬千,線條明朗流暢,色彩鮮艷豐富。能左顧右盼,上躥下跳,嘴巴一張一合,手指伸屈自如,形象逼真,呼之欲應。利用木偶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指發揮木偶獨特的教育價值,優化教育教學活動效果,讓幼兒在與木偶環境充分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如何才能汲取木偶文化精髓,挖掘蘊涵于木偶戲中的教育資源,落實到幼兒學習生活中去,筆者認為:
首先,積極營造木偶文化的環境氛圍。創設處處有木偶的教育環境,如灌木叢中插著蝴蝶、蜻蜒的杖偶;樹上攀著小猴的布袋偶。自然環境與木偶文化相得益彰,幼兒園的整體環境盡顯“偶”化、美化、兒童化,讓幼兒仿佛置身一個童話般的木偶世界。幼兒可以靈活取放這些木偶,隨時隨地與偶共舞。每個班級都設有“木偶天地”的專欄,展示幼兒、教師、家長制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木偶作品,介紹木偶文化等。“木偶世界”吸引了幼兒的注意,激發了幼兒愛木偶的情感。其次,提供偶化的“材料激趣”。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實際,提供玩偶、杖偶、布袋偶、提線偶、提線偶和皮影偶等豐富的偶種,激發幼兒操作木偶的興趣。幼兒在不斷變換木偶表演的故事、木偶的角色、角色對話的內容等過程中,對木偶產生經久不變的濃厚興趣,在自娛自樂的木偶表演中快樂地游戲,引發幼兒對木偶的喜愛之情。
其次,利用木偶開展不同形式的主題活動。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積極嘗試以主題活動的模式,圍繞一定的主題線索,將利用木偶開展不同領域的教育活動合理地整編在一起。例如木偶表演游戲活動、主題木偶活動、幼兒木偶劇活動等等。在這些木偶活動中,幼兒根據故事或童話中的情節、內容和角色,用背景、道具布置木偶舞臺,操作不同角色的木偶進行表演,通過語言、表情進行表現的一種游戲。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表演,及交往、合作表演等能力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一個主題木偶活動中貫穿語言、數學、空間、音樂、人際等能力的發展目標,其內容涉及多領域,具有綜合性和系列性。幼兒在玩木偶、做木偶、表演木偶中學會用語言交往,學會動腦思考,提高動手能力。以木偶為載體的集中教育活動,讓幼兒在動手操作、參與表演、實踐體驗中充分學習,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最后,注重與家庭合作,與社區密切聯系。以木偶為主要載體,有益于幼兒成長的的活動。通過親子木偶制作、親子木偶表演、親子木偶藝術欣賞等活動形式。木偶成為親子間有效溝通的媒介,有效密切親子關系,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經常請木偶劇團的專業演員來園當老師,為幼兒介紹世界各地的木偶,帶幼兒到社區欣賞木偶名劇,學習制作木偶等,拓寬木偶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時空,增加幼兒對家鄉木偶藝術的感受和了解,萌發幼兒熱愛家鄉木偶文化的情感。這樣就可以通過木偶為抓手,整合家、園、社區的優質資源,豐富教育活動內容和類型,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和富有個性主動發展。
木偶文化運用到幼兒教學活動當中,尊重了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求,為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進行個別化的自我學習提供機會,有效促進了幼兒富有個性地主動發展。同時也提升了教師利用木偶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素養和能力。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對造就學校教學技能強、適應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師隊伍起到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全國幼兒園教材編寫組.游戲(教師用書)[M].第7次,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9.
[2]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第1次,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38.
[3]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第1次.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06.
[4]全國幼兒園教材編寫組.游戲(教師用書)[M].第7次.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72.
[5]全國幼兒園教材編寫組.游戲(教師用書)[M].第7次.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72.
[6]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第1次,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59.
[7]盧術夷,林民芳,幼兒園親子活動設計與指導的實踐探索[J].學前課程研究,2009(7、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