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毓敏 王春莉



【摘 要】基于廣西3所高校的微觀數據,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實證分析了創業環境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結果顯示,創業環境的不同維度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存在以下特征:創業能力、創業氛圍及政策支持中的地方政府簡化大學生創辦企業流程審批程序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存在顯著正向影響;政策支持中的國家減免大學生自主創業企業稅和資金支持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不顯著;資源配置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提升有不利影響。依據上述結論,提出努力提升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能力、積極營造勇于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優化創業扶持政策和加強政策落實、引導民族地區大學生盡可能地參與科技含量較高的高層次創業項目等建議。
【關鍵詞】創業環境;創業意愿;民族地區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11-0176-04
0 引言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簡稱“雙創”),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提高社會就業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1]。大學生作為“雙創”的主力軍,各級政府和高校紛紛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2]。然而,大學生創業率低還是一個不爭的事實[3],2019年6月12日,麥可斯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7%,而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率已經達到20%~30%,可以看出我國大學生創業率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4]。
較低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引起了學術界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的關注[5]。創業意愿是潛在創業者未來是否進行創業的一種主觀態度,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國內外對創業意愿的研究主要從家庭社會經濟背景[6,7]、大學生人格特征[8,9]等角度進行分析。關于創業環境,現有研究主要探討了創業環境的內涵,構建了創業環境的維度。有關創業環境與創業意愿的研究也較多,而當前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的研究較為匱乏,相比于東部等其他地區,民族地區的創業環境也較為落后。因此,深入研究民族地區的創業環境,探尋創業環境各維度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之間的關系,挖掘內在深層次的原因,提升他們的創業意愿,促使其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有利于有效解決民族地區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和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1 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1.1 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分3個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大學生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別、專業、就讀院校類型、生源地等信息。第二部分為大學生的創業意愿,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意愿設計了一個問題:您畢業后的打算是?(0=其他,1=自主創業)。第三部分為創業環境評價,結合本研究的實際情況將創業環境劃分創業能力、創業氛圍、政策支持、創業資金支持、資源配置5個維度。
1.2 數據收集
本調查于2018年12月份進行,調查對象為廣西壯族自治區3所高校(廣西師范大學、桂林旅游學院、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4 300名在校大學生,專業涵蓋理工科、經管科等有代表性的學科,調查方式為隨機抽樣。共發放問卷4 300份,獲得有效問卷4 150份,有效問卷率為96.5%。采用SPSS 15.0對問卷數據進行信度分析,問卷整體信度Cronbachs α系數值為0.818,該值達到0.7及其以上可被認為一致性信度良好,問卷具有較強的可靠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樣本基本特征分析
在接受調查的4 150名大學生中,有471名有創業意愿,占總樣本的11.3%。總樣本的性別構成以女性為主,這符合師范類和旅游類學校的女生多男生少背景。有創業意愿的女生占全部女生的9.2%,男生中有創業意愿的比例較高,占23.0%,這體現出男性對創業更加感興趣。理工類(19.7%)和經管類(14.4%)的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比例更高。在院校類型中,普通本科、省部共建大學、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比例分別為12.6%、12.5%、10.9%。可見,學校辦學層次較高,其學生的創業意愿也相對較高。被調查的大學生來自農村地區的比重較大,占81.9%,但其有創業意愿的比例相對于來自城鎮地區的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高等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其與來自城市的學生相比,創業資金可能較難獲得保障,因此其創業意愿可能較弱。從成績排名上看,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排名在75%之后的大學生中有創業意愿的比例更高,占17.3%。如果大學生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賽事經歷,其創業意愿的比例更高,占20.0%。樣本基本特征見表1。
2.2 民族地區大學生對創業環境的評價與創業意愿的差異性檢定
為了解具有創業意愿和沒有創業意愿的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環境的5個維度平均得分是否具備顯著性差異,采用了卡方檢驗。從表2可以看出,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與沒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在創業能力、創業氛圍、國家減免大學生自主創業企業稅及學校提供創業啟動資金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然而,地方政府簡化大學生創辦企業流程審批程序、創業實踐有專門創業資金支持和資源配置并沒有發現存在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地方政府簡化大學生創辦企業流程審批程序、創業實踐有專門創業資金支持和資源配置不會促使創業傾向的形成。
2.3 創業環境與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的Logistic回歸分析
2.3.1 模型構建
為驗證創業環境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借鑒朱青等人[10]的做法,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進行分析,模型的表達式如下:
Logit Entrepreneuri=α+■βjxj
上式中,Entrepreneuri為第i個大學生有創業意愿的概率,xj為第j個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自變量。有創業意愿Entrepreneur=1,沒有創業意愿Entrepreneur=0。模型中,創業環境各維度的具體變量和主要統計量見表3。
2.3.2 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
控制性別等個體特征變量,以創業意愿為因變量,以創業環境中的5個維度為自變量并將其依次加入回歸模型中進行分析(見表4)。結果顯示:隨著創業環境各維度的引入,模型的擬R2逐漸增加,說明整體上,創業環境各維度的引入對解釋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創業意愿的方差分布具有一定的貢獻。
從模型1至模型4中可知,創業能力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這主要是因為擁有較強創業能力的民族地區大學生更容易捕獲“商機”,更能為創辦的企業創造更高的利潤并且能確保企業持續健康運轉。
在創業氛圍方面,模型2至模型4均顯示了父母創辦企業經歷情況和朋友在過去一年有過創業經歷的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更強。這表明族地區大學生更容易從親友中獲取創業所需的資源和信息,有利于促使其創業意愿的形成。
政策支持方面,模型3和模型4均顯示了政府簡化大學生創辦企業流程審批程序,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但國家減免大學生自主創業企業稅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沒有顯著影響,比較模型3和模型4可知,國家減免大學生自主創業企業稅的系數符號由負數變為正數,表明這一政策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主要依賴于其他創業環境的好壞,只有當其他創業環境變好時,這一政策在促進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的效果才能凸顯出來。
創業資金支持方面,模型4顯示創業資金支持正向影響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創業意愿,但是不顯著。這主要是因為受民族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封閉性等的影響,民族地區大學生在對創業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他們認為創業就是開辦公司,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仍然以簡單的經營小吃店等較初級且科技含量低的項目為主,因而對創業資金的需求相對較低。
資源配置方面,模型4回歸結果發現,資源配置顯著負向影響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其原因可能在于以下方面:民族地區的創業項目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層次低,容易復制,因而對資源配置的要求不是很高,較為低端的資源配置即可滿足“創業”的需求。
在控制變量方面,男性具有更強的創業意愿,以理工類專業作為參照,文史類專業學生的創業意愿顯著更弱。此外,在校期間有創新創業賽事經歷的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更高。
3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研究基于廣西3所全日制高校的調查數據,采用了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了創業環境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發現:創業環境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有顯著影響。在創業氛圍方面,父母有過創辦企業經歷和朋友過去一年有過創業經歷的民族地區大學生有創業意愿的可能性更高;創業能力表現越突出的大學生,其創業意愿也越高;在政策支持方面,對地方政府簡化大學生創辦企業流程審批程序的感知較好的大學生創業意愿更加強烈,而國家減免大學生自主創業企業稅對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不顯著;創業資金微弱影響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對改善創業環境以增強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意愿提出如下建議。
(1)努力提升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能力。高校應根據民族地區大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及未來可能的創業領域,從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兩個方面構建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培育體系。同時,加強與政府、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打造政校企交流等創業實踐共享平臺,努力培養“商人”思維,提升他們的商業機會挖掘能力。
(2)積極營造勇于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受其周圍人群對創業態度的影響,作為大學生的親友等應給予其精神上的鼓勵和創業資源上的幫助。民族地區高校、社會、政府應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習實踐機會,鼓勵大學生參與產學研機制,使得他們能夠從中獲取具有維持再生產效應的人脈資源,擴大和強化自身的社會網絡關系,打破民族區域大學生創業的宗族、親友依賴。
(3)優化創業扶持政策,加強政策落實。民族地區政府應該結合本民族地區大學生創業的實際情況,切實考慮大學生的利益,出臺符合大學生特點和有利于促進其創業的創業扶持優惠政策,例如在初創企業的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此外,要加強對其他創業環境的完善,只有這樣,政策支持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4)引導民族地區大學生盡可能地參與科技含量較高的高層次創業項目。民族地區高校和政府應設置不同等級的大學生科技創業資金,并根據創業項目的科技含量給予不同的資金支持,對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創業項目給予更多的創業資金支持或是配備更為完善的創業資源等,引導創業企業從一開始就走高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參 考 文 獻
[1]徐占東,梅強,李洪波,等.大學生創業環境、創業動機與新創企業績效關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
37(19):147-154.
[2]李琴,齊文娥,楊學儒,等.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在校創業行為及畢業后創業意愿的影響[J].復旦教育論壇,2018,
16(4):65-72.
[3]吳立爽.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以在杭高校2 114名大學生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84-189.
[4]劉澤文.大學生創業政策反思:政策解構與轉型——基于“輸入-過程-輸出”的分析維度[J].教育發展研究,2015,35(17):62-67.
[5]段利民,杜躍平.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兼對GEM模型的再檢驗[J].技術經濟,2012,31(10):
64-70,97.
[6]劉敏,陸根書,彭正霞.大學生創業意向的性別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1,9(6):55-62.
[7]葉映華.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30(4):73-77.
[8]尹潔,徐琳,李鋒,等.大學生自主創業意向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教育評論,2016(8):59-62,114.
[9]周勁波,湯瀟,Wing Lam.人口統計學因素、心理特征對創業意愿的影響——一項來自中國各高校的實證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8(3):143-150.
[10]朱青,周明,吳翠青.“雙創”背景下科研人員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基于423份問卷調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