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學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近幾年,由于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健康問題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少年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機體新陳代謝旺盛,且各項機體功能、智力及心理發育均有著較大的可塑性。體能訓練能夠結合運動項目的特征及人體系統結構特點,以多學科作為支撐,實現學科交叉,有目的性及針對性地鍛煉人體的骨骼、關節及肌肉,可以提升少兒的身體健康水平,加強機體運行能力,促進少兒身心健康發展。
由于少兒年紀較小,訓練對象多為3-12歲兒童,因此需結合少兒的認知水平,提高訓練內容的趣味性,比如動作應當新穎多樣,防止過多重復;以形象生動的兒童語言對動作進行命名,譬如屈膝后拉,可取名為“超大”;還可營造輕松愉悅的訓練氛圍,播放活潑動感的音樂,以此活躍氣氛,加強趣味性。此外,少兒體適能的根本準則在于尊重孩子的天性,保留童趣,教練可以將力量訓練作為每節課的熱身或者游戲環節的間歇環節,用互動游戲作為完成力量訓練動作的獎勵。
由于少兒剛接觸體能訓練,因此需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設計符合少兒鍛煉的相關動作,可從易至難,將重心由低到高,并從小至大調節負荷強度,避免心率及體溫增高速度過快,且不能突發進行劇烈運動。此外,少兒在進行體能準備活動時,可從肌肉激活、動態牽拉、整合動作、激活神經逐一開展,對于前2部分的訓練順序可以進行交換,或是交叉重疊。
該原則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準備運動需為全身性活動,且設計動作應講究全面均衡性,動作內容也應當涉及全身各個關節以及上下肢和核心區域的重要肌群;二是,將身體與心理的訓練進行綜合考量,幫助少兒在短時間內,充分激活其身體與心理,投入至運動狀態中;三是,在進行準備動作設計時,應面向大眾化,避免出現個性化動作。
避免使用負重類器械對少兒進行鍛煉,在訓練期間,以徒手動作為佳,讓孩子適應自己的體重完成力量訓練;并且教練可創設真實情境,吸引少兒的運動興趣,由于力量訓練難免會出現重復的動作,因此孩子容易降低注意力,教練可以將動作的名字與孩子喜歡的角色相結合,比如螃蟹爬、兔子跳、超人飛等等。
和成年人相比,少年兒童的肌肉拉力與骨骼承受壓力均較弱,若訓練強度過大,則有可能導致骨骼發生變形或彎曲。為了有效預防青少年的胸廓、脊柱、骨盆、下肢出現變形等不良情況,不僅需要在日常學習及生活中指導他們練習正確的姿勢,還需要在體能訓練中幫助少年兒童養成站、立、跑、跳的正確姿勢。
在參加自行車、射擊或是速度滑冰等訓練項目時,要求青少年的肢體在長時間內保持較為固定的姿勢,這樣有可能導致肢體發育不協調,甚至引發脊柱變形癥狀。基于此,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應當對少兒身體各部分實現全面鍛煉,尤其是在側肢體訓練上。
此外,不建議少兒過早接觸力量性訓練,由于肌肉在12-15歲階段的生長及力量增長速度快,可通過強度較小的負重練習增強肌肉力量。在負重訓練時,若重量過大,或是訓練頻次較多,時間過長,也不利于下肢正常發育,從而導致腿部變形、足弓降低,還會使得下肢骨化過早完成,影響了身高的增長。
同時,青少年的脊柱生理彎曲小于成人,不具備良好的緩沖效果,為此難以適應在堅硬地面上經常進行跑跳練習。且長期在地面上完成跑跳動作,會不斷對下肢骨的骨化點進行強烈刺激,容易造成過早骨化及骺軟骨受損,進一步影響了骨正常生長發育。另一方面,不可經常安排由高處向地面跳下的練習,以免造成骨盆發育的變形。
另一方面應當考慮少兒的身體特征,不宜進行過長時間的運動,并根據不同年齡,編排不同時長的體能活動。此外還應當注意觀察少兒運動當天的身體狀況及心理接受程度,不可忽視兒童的主觀意愿,在兒童產生很明顯的反感情緒時,則應當及時停止訓練,讓孩子在一定時間進行適應。
在適宜的時間段對少兒進行規范化的體能訓練,有助于改善少兒體質,增進身體素質。由于信息化技術發展迅猛,已逐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加上網課的應用率逐步提升,許多少年兒童必須長期面對電腦、手機等各形各色的電子產品,忽視了運動的重要性,使得少兒的運動量無法滿足身體所需運動量。少兒時期是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直接影響未來身體成長與發育,因此通過參加適度的體能訓練,可以促進少兒新陳代謝加快,使其能夠健康成長,增強身體素質,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
體能訓練其中一項重要任務為依據不同項目競賽的需要,增強運動素質及運動能力。通過加強少兒的能量代謝,改善其肌肉、骨骼、神經等系統功能,可以使少兒提升運動所需的耐力、速度、協調、力量、柔韌及靈敏等素質,有效增強運動表現能力。此外,體能訓練尤其是身體素質訓練,可以對少兒運動損傷進行預防,其中力量訓練是避免運動損傷的重要內容,同時通過提升平衡能力,不僅可以降低損傷風險,還能夠在發生損傷后減少再次受傷的概率;而耐力素質的增強有助于延緩疲勞、避免運動受傷;靈敏、協調能力的改善也可以改善少兒的應激能力,提升自我保護水平;同時,柔韌素質鍛煉可改善關節肌肉靈活性功能,提升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對抗肌的協調性,這在預防運動損傷方面也有著積極作用。
少年兒童不同器官系統的生長發育并不處于平衡狀態,各器官、系統發育存在先后,且快慢不一。例如,神經系統的發育時間較快,而生殖系統相對較晚。少兒的免疫系統主要由免疫細胞、免疫器官、免疫組織、免疫分子等所構成,其均是免疫反應的重要物質基礎。其中,免疫技能是提示體質處于健康水平的關鍵指標。有相關研究指出,適宜的訓練強度、訓練頻率、訓練量及持續時間等因素進行有效組合,可以進一步提升身體機能,激發免疫機能,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
由于近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經濟條件不斷改善,其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均發生改變,加上目前的運動量逐步降低,使得少兒的肥胖率不斷上升。通過體能訓練減肥可以幫助少兒塑造健康身姿,有研究提出,科學運動可以加強機體基礎代謝率,并且可以降低食欲,改善脂肪代謝。為此,可在體能訓練場所接受專業的體能訓練,有利于維持健康的身體形態。同時,可以在進行系統的體能鍛煉能夠增加肌肉圍度。
語言表述、行為方式、情緒控制以及運動能力等均是決定社會交往效果的主要因素。而目前所處的社會是充滿了競爭與協作的社會,未來若要在社會中站穩腳跟,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其中,需要學會如何在協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協作。體能訓練是促進友誼、增強團結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發揮團隊精神以及競技精神,不僅可以增進少兒的情感交流,增加相互了解,提高大腦綜合分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在進行體能訓練時,和肌肉下相關的腦細胞會保持興奮狀態,促使部分大腦皮質管理思維可以休息,促進腦疲勞改善。同時,運動還能夠提高神經系統對疲勞的耐受程度,改善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近年來,基礎教育改革逐步推進,許多孩子的家長逐漸關注青少年的德智體教育,且德智體教育也獲得了認可。通過科學合理的學習和訓練,促進智力和體力共同發展,多參加體能訓練可以增強少兒的體質,促進大腦發展,提高大腦皮層的厚度。
參加有難度、有挑戰性的體育活動往往是樹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徑。每戰勝一次挑戰,兒童就獲得一次成功的體驗。從成功中,孩子可以感受到自身能力的增強,漸漸產生信心。且體能訓練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同時形式多樣化,可以讓孩子們進行各種各樣玩法的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對自己的認識也會不斷加深,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
感覺統合是指個體通過感覺系統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前庭平衡覺對所處環境信息進行獲取,并形成經驗,在各神經系統接收到此類感覺刺激后,會傳送到腦部進行統合及分析,并人腦中完成組織整合,之后對運動系統下達命令,使其做出相應反應行為。在人類遺傳基因中,均具備感覺統合的基礎能力,因此每個少兒生下來時也擁有感覺統合能力,但需要在嬰幼兒時期與周邊環境進行有效互動才能全面提升。若少兒缺乏良好的身體感覺,無法統合處理器官輸入信息,那么身體感官則難以與大腦運行進行協調,導致思維紊亂,發生感覺統合失調現象。在進行體能訓練期間,少兒可接收教練的指令,隨即大腦可對執行指令進行判斷和處理,在執行期間結合視覺、觸覺、聽覺、前庭覺等各種感覺,一次相互影響、相互協調,共同完成指令動作,從而達到感覺統合。
體能是機體的重要運動能力,主要涉及3大方面,分別是身體機能、身體形態、身體素質。正確的體能訓練不僅能夠塑造少年兒童的良好形態,還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促進少年兒童熟練掌握各項運動技術,在增強自身免疫功能的基礎上,提高自信心。通過有意識地對少兒進行體能鍛煉,使其真正從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綜合發展,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情商及開闊的胸懷。